特朗普祭出“死亡數據庫”狠招,移民賬戶秒變廢紙?

2025年4月11日,一則來自白宮的消息引爆全球輿論:特朗普政府將6000多名在美合法移民的姓名和社會安全碼(SSN)錄入“死亡主名單”數據庫。這一操作直接導致他們的銀行賬戶凍結、工作資格消失、福利被切斷,甚至無法租房或申請信用卡。看似荒誕的“社會性死亡”政策,實則是美國政府驅逐移民的“核武器”。

一、政策核心:如何用“死亡名單”摧毀移民生活?

1. 精準打擊經濟命脈

根據《華盛頓郵報》披露,被加入死亡數據庫的移民將面臨三重暴擊:

◦ 金融系統拉黑:銀行賬戶、信用卡、貸款全部失效(例如一名領取學生貸款的移民資金鍊瞬間斷裂);

◦ 就業資格剝奪:僱主通過聯邦系統覈查員工身份時,會顯示“已死亡”,導致失業潮;

◦ 福利清零:醫療補助、失業保險等22類福利即刻終止,已有41人因此失去失業救濟。

2. 技術性“合法驅逐”

特朗普團隊直言不諱:“切斷經濟來源後,他們只能自行離境。”與傳統的武力驅逐相比,這種“溫水煮青蛙”式策略成本更低,且能規避大規模人道主義爭議。

二、誰在受害?拉丁裔成首批“社會性死亡”羣體

• 數據畫像:首批6000名受害者中,90%爲拉丁裔移民,多數曾有輕微犯罪記錄(如交通違規)。一名匿名社保局前官員警告:“系統可能誤傷公民,普通人也可能被‘死亡’。”

• 連鎖反應:在得克薩斯州,已有中餐館因員工身份失效被迫停業;加州某科技公司因外籍工程師突然“死亡”導致項目癱瘓。

三、爭議焦點:合法性危機與人權拷問

1. 法律紅線爭議

◦ 美國《隱私法》明令禁止僞造公民生存狀態,但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例外條款”爲擋箭牌;

◦ 已有移民權利組織起訴政府,指控其“系統性剝奪正當程序權利”。

2. 經濟反噬風險

◦ 勞動力市場動盪:美國餐飲、建築、農業依賴移民勞工,若政策擴大至92萬目標人羣,或將引發供應鏈斷裂;

◦ 社會成本飆升:據路透社測算,每驅逐1名移民需耗費1.2萬美元執法成本,而“死亡名單”操作僅需300美元/人。

四、未來推演:從“殺雞儆猴”到全面清退

• 目標擴容:白宮計劃分三步走——先清退6千名有前科者,再處理9.2萬“問題移民”,最終覆蓋所有無證移民;

• 技術升級:國土安全部已與國稅局共享移民稅務數據,未來或通過消費記錄精準定位目標人羣;

• 全球漣漪:加拿大、墨西哥報告赴美簽證拒籤率激增,歐洲多國緊急審查對美數據共享協議。

結語

特朗普的“死亡名單”政策,既是一場人權災難,也是一次社會實驗。當政府可以隨意將活人標記爲“死者”,個人權利在技術霸權面前不堪一擊。而對普通民衆而言,下一個“被死亡”的會是誰?這場以國家安全爲名的戰爭,或許正在改寫現代社會的生存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