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未登機訪華,五角大樓突然下達禁令,不許任用中國工程師

7月18日,微軟首席通訊官弗蘭克·肖在社交媒體X上發佈聲明:“微軟已調整對美國政府的服務支持結構,確保不再有中國工程團隊爲國防部雲服務提供技術支持。”

要知道,眼下正是特朗普計劃重啓中美高層對話的關鍵時刻,五角大樓以“國家安全”爲由築起技術高牆,將矛頭直指中國工程師。

而且,微軟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700億美元營收中超半數來自美國本土客戶,Azure雲服務貢獻了25%以上的營收,而政府合同正是其重要收入來源。

當商業利益遭遇政治壓力,這家科技巨頭選擇了低頭,可中國卻不能接受不分青紅皁白的詆譭……

這場風波的導火索來自調查媒體ProPublica的深度報道。該報道揭露微軟通過“數字護衛”計劃,讓中國工程師間接參與五角大樓雲系統維護。

所謂“數字護衛”,實則是微軟爲規避安全審查設計的特殊崗位,由擁有美國安全許可的本土人員充當中介,將海外工程師的指令複製粘貼到軍方系統。

諷刺的是,這些被福克斯新聞稱爲“退役軍人”的護衛們,核心資質是安全許可而非技術能力。前微軟副總裁普拉迪普·奈爾曾辯解說:“系統設置了審計日誌等防護,剩餘風險極小。”但在政治狂熱面前,技術解釋蒼白無力。

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湯姆·科頓看到報道,立即向國防部長赫格塞思發出質詢信。他在信中危言聳聽:“中國政府正在滲透我們的關鍵基礎設施!”要求徹查所有涉華技術承包商。

而技術問題被政治化,也爲後續禁令鋪平道路。

赫格塞思的行動快得驚人。7月19日,他在社交媒體發佈視頻,宣佈即刻切斷中國與美軍雲服務的所有聯繫:“這顯然不可接受,尤其在當今數字威脅環境下!”同時啓動爲期兩週的全面審查。

而這個禁令暴露了美國深層的戰略焦慮。

2025年4月中國對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後,美軍87%的稀土供應鏈亮起紅燈。五角大樓內部報告承認:庫存僅夠維持數月生產,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因B-21轟炸機項目斷供已虧損4.77億美元。

可以說,美國再強大的軍隊也顯露出軟肋,而且被中國捏住了!

美國試圖擺脫稀土困局,爲重建本土供應鏈,五角大樓斥資12億美元補貼企業MP Materials,以110美元/公斤高價採購釹鐠氧化物,比市場價60美元高出83%。

眼見自己吃虧,美國坐不住了,開始找茬中國。

微軟的妥協僅是表面,更深層的衝突發生在全球創新體系的核心地帶。那些被驅逐的中國工程師,不少已是歸化美國公民的法律意義上的“美國人”。

甚至可以說,這些工程師曾是美國科技霸權的功臣。SpaceX火箭回收技術的突破有華裔團隊的智慧,Azure雲服務33%的年增長也凝結着中國工程師的代碼。

但國防部的審查邏輯基於血統疑雲:只要存在文化關聯,效忠誓言便不足爲信。這種思維重現了二戰時日裔集中營的幽靈,讓科技行業不寒而慄。

微軟的財報顯示:Azure本季度33%的增長中,AI服務貢獻了50%的增速,政府雲業務更是利潤豐厚的現金牛。選擇向五角大樓低頭,實則是商業利益權衡的結果,但代價已然顯現,技術社區開始質疑微軟能否堅守科技無國界的初心。

面對美方攻勢,中國的反制精準而犀利。

不同於2010年因環保理由限制稀土出口遭遇WTO敗訴,2025年的新管制援引“國家安全例外條款”,鎖定軍用價值極高的釓、鋱、鏑元素,建立“一批一證”出口追蹤體系。

這步棋既規避法律風險,又直擊美國軍工命脈。

7月19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表明中國立場:“中方堅決反對任何無端抹黑,中國同樣是網絡攻擊的主要受害國。我們願與各國共建網絡安全共同體。”

言外之意,中國拒絕“黑客帝國”的污名化標籤。

在全球化貿易的現在,美國忙於築牆,中國正定義智能化時代的新競爭規則,靠關鍵礦產的全產業鏈控制力纔是終極戰略威懾。

全球99%的鏑、鋱產能在中國手中,這些元素能讓導彈制導系統失靈,也能讓電動汽車電機停轉。

而人才流動如同稀土元素,也是科技命脈的核心養分,雖然驅逐工程師或許能換來政治口號的安全感,但美國爲此付出的代價,終將隨着時間清晰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