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緩刑”難掩危機:華爾街悲觀情緒與美聯儲干預懸念

在全球金融市場經歷史詩級動盪後,特朗普政府的一項臨時關稅豁免政策爲美國科技行業帶來短暫喘息,但美債收益率飆升、經濟衰退風險高企以及美聯儲政策的不確定性,仍讓投資者如履薄冰。下週,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講話、歐洲央行利率決議以及美股科技巨頭財報的密集披露,或將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

特朗普政府宣佈豁免智能手機、電腦、芯片等熱門消費電子產品及關鍵零部件的“對等關稅”,這一政策被市場視爲“及時雨”。美國投行Wedbush分析師Dan Ives直言:“若沒有這些豁免,美國科技行業將倒退十年,人工智能革命也將被按下暫停鍵。”蘋果、三星等消費電子巨頭或因此避免價格衝擊,而阿斯麥、臺積電等半導體龍頭的財報(將於下週披露)也將成爲市場焦點。

儘管科技股暫時“脫險”,但美股市場的劇烈波動仍未平息。上週,標普500指數累計大漲5.7%,創下2023年11月以來最佳單週表現,道指和納指分別上漲4.95%和7.29%。然而,這一反彈背後是市場對美債拋售和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的高度敏感。截至上週五收盤,素有“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之稱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單週飆升逾50個基點至4.49%,創下2001年“911”事件以來的最大單週漲幅。花旗警告稱,這一動盪源於市場對美債需求下降的“買家罷工”,而非實際拋售,但美聯儲是否介入干預仍是未知數。

週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發表講話,市場普遍預期他將就關稅政策影響、美債市場動盪及貨幣政策路徑發表最新看法。此前,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已預言美國債市將陷入“混亂”,並暗示美聯儲可能被迫出手干預。與此同時,美聯儲理事沃勒、庫克以及多位地方聯儲主席也將密集發聲,投資者試圖從中捕捉降息線索。

當前,美國經濟數據喜憂參半。密歇根大學報告顯示,四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驟降至50.8,創歷史新低,預期通脹攀升至1981年以來最高點。然而,週三公佈的“恐怖數據”——美國零售銷售——或將成爲判斷消費者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歐洲方面,歐洲央行將於同日公佈利率決議,市場預計其將三大利率下調25個基點。高盛經濟學家Sven Jari Stehn指出,若貿易緊張局勢升級,歐洲央行可能進一步加速降息,以應對經濟前景惡化。

儘管科技股獲得喘息,但華爾街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悲觀情緒並未消散。標普500指數較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當天的開盤價仍跌超10%,多位經濟學家警告稱,經濟衰退風險依然高企。摩根士丹利、法國巴黎銀行和RBC資本市場預測,2025年美國GDP增幅僅0.1%至0.6%,失業率將升至近5%,通脹率可能反彈。BMO Financial Group首席經濟學家Douglas Porter直言:“若關稅和不確定性持續,美國將陷入經濟衰退。”

面對市場動盪,特朗普的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卻力挺美股,稱減稅計劃和貿易協議將推動股市上漲。他預測,在90天關稅暫緩期內,美國將達成大量貿易協議,並鼓勵投資者“持有股票,不賣就不虧”。然而,這一論調與華爾街的悲觀預期形成鮮明對比。

與美股的劇烈波動相比,歐洲市場正面臨截然不同的挑戰。歐洲央行下週的降息決議被視爲應對經濟放緩的“必選項”,但高盛警告稱,若貿易緊張局勢升級,降息幅度可能超預期。與此同時,德國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可能加劇中期通脹壓力,令歐洲央行的政策路徑更加複雜。

美債市場的動盪則成爲全球投資者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花旗分析指出,美債收益率的飆升源於需求下降而非拋售,但這一趨勢若持續,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市場危機。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的“混亂”預言,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美聯儲干預的期待。

本週,全球金融市場將迎來多重考驗:美聯儲官員的密集講話、歐洲央行利率決議、美國零售銷售數據以及科技巨頭財報的披露,均可能成爲市場波動的催化劑。投資者需密切關注鮑威爾對關稅政策和美債市場的表態,以及歐洲央行是否如預期降息。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的後續關稅政策動向,以及中美貿易關係的演變,也將繼續主導市場情緒。

在關稅陰雲與衰退風險的雙重夾擊下,全球金融市場正步入“高波動時代”。無論是科技股的短暫喘息,還是美債市場的劇烈動盪,都凸顯了全球經濟面臨的深層矛盾。對於投資者而言,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或將成爲2024年最關鍵的命題。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青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