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O「國樂交響」音樂會 名家新曲探索國樂新未來
【承「向日葵樂會」之先 思國樂之未來】
鄭立彬表示,從國樂交響化、交響曲創作、中西音樂美學到臺灣音樂創作,「希望透過這場音樂會的設計與呈現,帶動更多演奏者、聽衆、以及有志於國樂創作的作曲家,一起思考與討論國樂新未來。」
這場音樂會將推出國樂聲響脈絡的三部國人創作鉅作,三位作曲家馬水龍、遊昌發與溫隆信都是當年「向日葵樂會」的成員。其中馬水龍的《梆笛協奏曲》1981年問世至今已成經典,中西樂團在國內外不但演出多次,並大受歡迎。此曲以國樂傳統樂器「梆笛」爲主奏,結合交響的結構張力,充分展現民族樂器的戲劇性。
作曲家遊昌發(左)與溫隆信(右)於音樂會首演新作,共同探索國樂交響化新方向。(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遊昌發《五聲音階交響曲》與溫隆信第12號交響曲《超越》都是北市國委託創作,世界首演,前者以中國五聲音階爲靈感,結合節奏、對位與結構,展現國樂交響化的新思維;後者以西方現代和聲與轉調手法,結合國樂團獨特音色,並融入臺灣民謠、客家音樂、原住民音樂、爵士與甘美朗等音樂元素,展現跨文化的創作格局。
【鼓勵臺灣作品問世 讓國樂交響成時代之聲】
鄭立彬強調,若以「世界音樂」的概念審視,今日國樂發展或可視爲19世紀國民樂派的延伸,持續創作,才能開展真正屬於臺灣的聲音。他表示,這場音樂會兩首世界首演的國樂交響曲,無論配器或聲響都與一般國樂作品明顯不同,「當臺灣職業交響樂團漸離本土作品之際,職業國樂團更應肩負推動臺灣作品的委創與演奏責任,讓國樂交響成爲時代的聲音。」
【特邀《梆笛協奏曲》首演者陳中申 原音獻演】
笛子名家陳中申(左)與鋼琴家段欣妤(右)將於「國樂交響」音樂會同臺演出,呈現東西方音樂交融的全新聲響。(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音樂會由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鄭立彬擔任指揮,笛子名家陳中申、鋼琴家段欣妤與楊曉恩爵士樂團共同演出,其中陳中申是馬水龍《梆笛協奏曲》的首演者,這次也將演出他親自改編的國樂團版本。
當東方的五聲音階,與西方的交響結構相遇;當竹笛的古韻,與爵士的節奏交錯;當創作的火光,從「向日葵樂會」延續至今,當東西方美學共鳴於同一舞臺,國樂也正以嶄新姿態,邁向世界,這不僅僅是一場音樂會,歡迎喜愛音樂的樂迷走進音樂廳,與臺北市立國樂團並肩參與,親見「臺灣聲音」的回望與前行。
歡迎樂迷們10/25(六)19:30與北市國一起探究國樂團在20世紀誕生至今這段歷史傳承的延伸與再思。(圖/臺北市立國樂團提供)
臺北市立國樂團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