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藝文場館赤字多 民代籲檢討

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去年9月收費後,人潮明顯銳減。記者陳俊智/攝影

桃園市立兒童美術館去年4月開幕,首月創7萬人次參觀紀錄,但9月收費後人數明顯下滑,民代憂興建中的美術館步後塵,其他藝文場館營運赤字嚴重,籲市府重視收支平衡;臺中斥資32億元打造「綠美圖」,藍綠民代關切沒有「鎮館之寶」恐失色,促中市府找名家站臺。

桃園兒美館開幕初期人潮絡繹不絕,假日甚至需排隊1.5小時才能入場,一度造成周邊交通壅塞。然而,9月起實施收費後,參觀人數迅速減半,從原本每月4、5萬人次降至不足2萬,甚至有的未破萬。

桃園市議員錢龍指出,文化局近期公佈的兒美館人數統計資料前後不符,質疑數據不透明。他強調,若要穩定經營並提升能見度,「準確數據是基礎」。議員林政賢說,客家局轄下7大藝文場館中,僅客家茶文化館去年有盈餘,其餘均爲赤字,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收入甚至僅1千元。

議員於北辰表示,藝文場館雖非營利單位,但仍應設法吸引更多民衆參與,以求收支平衡;議員張碩芳建議,市府可嘗試多角化經營,例如規畫二手市集或販售在地農特產,讓藝文空間與生活經濟結合,也能活化使用率。

桃園市政府迴應,兒美館目前每月進館人數已趨穩定,未來與即將落成的市立美術館可望發揮「加乘效應」,吸引人潮迴流;其他場館也藉活動與產業鏈結提升人氣,將持續精進營運。客家局指出,已強化場館品牌形象,預估今年收支短差可縮減2成。

臺中市政府投入32億元打造的「綠美圖」,是全臺首座結合圖書館與美術館的綜合場館,由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SANAA事務所)與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預定12月13日正式啓用。

不過,藍綠議員均憂心若缺乏代表性館藏或知名策展,恐難長期吸引人潮。市長盧秀燕迴應,綠美圖本身就是藝術品,館內首展將同時展出本土藝術家與現代百大藝術家的作品。文化局長陳佳君補充,目前正積極洽談國際藝術作品展出,未來將有跨國合作。

市府表示,爲提前凝聚話題,10月31日至11月2日舉辦兩梯次「夜宿綠美圖」試營運活動,開幕後將持續以文化、建築與教育三軸並行推動,打造中部藝文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