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推動低碳宗教新典範 52處社區畫爲噪音管制區

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宗教活動減碳轉型,2023年推出《低碳環保祭祀指引》,以3R原則引導「一爐一炷香」、以鮮花蔬果取代紙錢,今年再升級《低碳活動指引Plus》,納入活動規畫與檢核機制,並建置「碳中和資訊平臺」方便宮廟試算減碳成果。(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桃園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宗教活動減碳與環保轉型,市府日前已通過《桃園市政府輔導宗教遶境活動作業要點》,輔導宗教團體於辦理遶境活動時能配合噪音與空氣品質管制進行自主檢核,更自今年起,將52個人口密集社區畫爲特定噪音管制區,全天禁止燃放爆竹煙火及使用擴音器,避免繞境活動經過住宅區時造成干擾,促進宮廟與社區和諧共處。

環保局指出,市府自2023年推動《桃園市低碳環保祭祀指引》,以「尊敬(Respect)、替代(Replace)、少量(Reduce)」3R原則,引導民衆以「一爐一炷香」、功德捐獻或以鮮花蔬果等方式取代大量焚香與紙錢,並鼓勵祭祀供品選用在地當季食材、減少過度包裝。

環保局說,今年將理念升級爲《低碳活動指引Plus》,將低碳精神納入宗教與各類大型活動的辦理指引,讓主辦單位能在規劃初期就納入減碳措施,並系統化落實到執行與檢核階段。

在實務操作上,環保局建議宮廟於活動前可透過「碳中和資訊平臺」登錄廢棄物減量、紙錢集中焚燒、使用環保餐具等措施,並預先試算減碳成效。活動結束後,只需輸入活動編碼,系統便會自動帶入數據,快速完成填報,這些資料有助於掌握減碳成果,也能作爲申請市府補助與推動自主減碳管理的重要依據,讓減碳不只是口號,而是可持續追蹤與優化的行動起點。

環保局強調,《低碳活動指引Plus》新增「類型化減量門檻」功能,方便主辦單位將自身成果與同類型活動比對,檢視表現與改進空間,逐步在宗教活動中落實低碳理念。後續也將持續以規範與鼓勵並行的方式,結合民政局的輔導作爲,引導宗教團體邁向環境永續的新里程,讓傳統文化與現代環保並行成爲桃園低碳作爲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