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實施「靜桃計劃」有成 環境音量下降6分貝全國之冠
桃園市自2023年領先全國推動「靜桃計劃」,透過噪音車攔檢、科技執法與深夜巡守等措施,噪音車民衆陳情比率已降32.9%,環境音量降低6分貝。(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桃園市政府自2023年領先全國啓動靜桃計劃,審計處指出,雖靜桃計劃有助降低噪音陳情數量並提高稽查取締效果,但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告發率偏低,部分陳情熱點尚未納入稽查攔檢及科技執法地點。環保局表示,自執行靜桃計劃後,攔檢告發達4132臺,噪音車民衆陳情比率已下降32.9%,整體桃園環境音量已降低6分貝,成效爲全國之冠 。
桃園市審計處指出,環保局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告發率偏低,顯示現行科技執法實際應用尚面臨困境,且部分屢遭陳情車輛噪音地區,尚未納入稽查攔檢及聲音照相執法地點。同時部分噪音車輛經通知到檢檢驗不合格,或未依規定到檢,完成裁處比率偏低。
環保局提到,聲音照相科技執法告發率前期偏低主因,是在運用科技系統搭配噪音計使用時,出發點是協助稽查人員能先從衆多車輛中快速篩出「疑似違規車輛」,但不等同於「可告發車輛」,仍需依規定嚴謹查證確認後,纔可對案件依法告發藉以保障人民權益,後續也持續透過系統強化來增進執法效率,從噪音車民衆陳情比率已下降32.9%中即可看出成效。
環保局也說,目前所有噪音陳情熱點均已納入稽查攔檢及科技執法範圍,並無遺漏情況,且桃園在地點選擇、人力投入及稽查頻率上,皆爲全國最高。攔檢地點的規畫是透過IoT大數據分析,綜合評估各行政區熱門路段、環境噪音分佈、噪音車出現頻率及改裝車行聚集狀況,鎖定82處熱點精準取締。爲提升執法效能,設備採不定期、不定時於各陳情熱點輪流設置,避免違規車輛因熟悉固定點位而刻意繞行,有效強化噪音車稽查成果。
環保局指出,除運用科技設備有效稽查外,環保局也積極輔導改裝機車認證,並於今年4月底完成,納管車輛高達8006臺。自今年起,經稽查發現未合法改裝登記變更案件,已取締告發647件,強化源頭管理及預防陳情再發生,領先全國。另車輛改裝源頭溯源共63家列黑名單,以及跨單位輔導423家機車行,每月採取不定期抽查稽查與管控,嚇阻改裝歪風。
桃園市交通警察大隊表示,爲配合「靜桃計劃」降噪成效,除協同環保局執行噪音車攔檢與科技執法外,亦同步加強改裝車輛道路攔查、深夜時段巡邏及易肇事路段巡守,透過移置保管、舉發無照駕駛及取締危險駕車等方式,從交通安全面抑制噪音車上路。另運用交通大數據分析違規時段與路線,彈性部署警力,結合路口監錄系統與移動式測速,針對高速飆車及聚集競駛行爲採取快速反應,有效降低深夜噪音與事故風險,營造安寧、安全的用路與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