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航空城常民文物成果發表 傳承大園生活記憶

▲蘇俊賓致贈手繪的謝詹春花女士圖像,感謝她對傳承大園歷史記憶的貢獻。(圖/市府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3日出席於大園區公所,舉辦的「從文物看航空城開發下的土地記憶-航空城常民文物成果發表會」表示,大園沿海有非常豐厚的人文資產,而讓這些資產能夠傳承下來是至關重要的工作,不希望因爲航空城的開發而讓相關的文化脈絡隨着時間消逝。

蘇副市長說,他外婆的家鄉在大園區後厝裡,小時候聽到「外婆的澎湖灣」,都會聯想到,對自己而言,應該是「外婆的後厝港」。如果我們沒有努力做這些傳承工作,未來,就只剩下「外婆的第三跑道」。

▲桃園航空城常民文物成果發表。(圖/市府提供)

雖然航空城硬體建設的開發已讓後厝裡的外貌物換星移,但「硬體空間可能會改變,我們的文化不能被影響,要讓文化一代代傳承下來」,其歷史記憶及文化積累持續透過市府跨局處的努力及地方社區的響應,讓不管是過往的文史資料還是口述歷史都能被完整的保存下來。

蘇副市長也致贈感謝狀給協助本計劃之文物提供者,讓大家可見證過去及現今大園多樣的人文故事與生活記憶。其中後厝農村商店老闆娘謝詹春花女士本次也提供不少當時商店經營的文物展出,由於老闆娘也是航空城歷史女性口述訪談的主角之一,蘇副市長特別把上次參加「箍仔內與外」新書記者會後親手繪製的謝詹春花女士圖像,親手送給她,感謝她對於傳承大園歷史記憶以及在地情感鏈結的貢獻,現場場面溫馨感動。

市府文化局表示,航空城開發計劃不僅着重於硬體建設也同樣看重大園這片土地的歷史脈絡。市府自去(113)年3月起辦理文物徵集說明會,並陸續展開蒐集紀錄的工作,亦於同年12月邀請在地居民參與共筆工作坊,由海口華興漁具行、大華商店、竹圍社區、沙崙裡裡長、後厝農村商店、圳頭社區發展協會、桃園市後厝港魚苗班護港協會、環保局及海資處等單位或個人提供珍貴的文物與資料,並透過展覽、調查研究及出書等方式,將這些文化能量彙集累積,讓更多人瞭解過去這片土地上發生的精彩故事。

包括:交通部民航局機場工程中心主任簡龍鳳、市府文化局專門委員魏淑真、航空城工程處主任秘書柯志輝、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長呂明錡、大園區長餘志鬆及各文物提供者等均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