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式辭職”遭遇“關門式合圍”,一走了之沒門

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佈了《緊盯國企領域“逃逸式辭職”問題織密織牢制度防護網》一文,引發了媒體廣泛關注。文章介紹多地紀委監委,瞄準國企領域“逃逸式辭職”這一現象,探索出多種防範和查辦機制,以“合圍”之勢防止“逃逸式辭職”。

“逃逸式辭職”顧名思義就是非正常辭職,是爲了逃避責任的“策略性”辭職,是隱形變異腐敗行爲的一種。從過往案例來看,有的是擔憂反腐力度加大,自己在問題暴露前火速離職,企圖以此切斷線索,逃避紀律審查。還有更隱蔽的方式是“旋轉門”式離職,即在任期間利用職權或影響力,爲特定私營企業、關聯方謀取利益,然後辭職並加入該企業擔任高管或顧問,假借“市場行爲”掩飾權錢交易本質,兌現“期權化”利益。

針對這兩種逃逸心態,一方面說明反腐敗壓倒性態勢確已形成,在反腐的磅礴之勢面前,腐敗分子明白,靠“等一等”“看一看”已沒有希望了,反腐敗只會越來越嚴。另一方面,也需要看到,反腐敗的過程充滿複雜性和長期性,面對“魔高一尺”的“逃逸式辭職”,如何“道高一丈”地堵住漏洞,防止出現新型腐敗,這些都爲反腐敗鬥爭的策略和技巧提出新的課題。

針對國企領域的“逃逸式辭職”,時下多地正在探索形成可複製的制度樣本。據媒體報道,湖北省荊門市明確要求離職人員所在單位黨委初審其是否符合辭職條件及從業限制規定,並由組織部門協同紀檢監察、保密等部門複審,確保“帶病離職”無法過關;四川省成都市通過構建全流程監督機制,2024年以來出具黨風廉政意見回覆147份,暫緩4人離職;2024年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紀檢監察組和相關省級分行紀委運用“室組地”“組地行”聯合辦案模式,共查辦“逃逸式辭職”案件4件4人。

一手抓案件查辦,一手抓源頭治理。隨着反腐敗整體深入推進,緊盯“逃逸式辭職”的方式方法越來越細緻具體,針對性更強。比如利用大數據平臺和數據分析系統,“穿透式”深挖細查涉案人員腐敗問題,重點核查領導幹部離職或退休後是否到原業務管轄範圍內企業任職,建立離職前審覈制度等,對“逃逸式辭職”進行“關門式合圍”。

貼身緊逼“逃逸式辭職”,就是要腐敗者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任憑腐敗行爲潛藏多深多久、花樣如何翻新變異、手段如何隱蔽狡猾,終難逃紀法懲處。唯有遵規守矩、嚴以律己纔是真正的護身符。在黨紀國法面前,“逃逸式”辭職不過是自欺欺人,想一走了之,沒門!

上游新聞評論員 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