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現或超70億港元,高瓴對百濟神州“下手”了

自2014年領投A輪融資以來,高瓴十一年陪跑終選擇“落袋爲安”。近日,百濟神州多次公告高瓴旗下基金減持公司股權,若以收盤均價計算,合計套現超70億港元。而在百濟神州盈利能力逐漸恢復以及股價高位時撤退,或有兌現浮盈滿足投資人退出需求的考量。此外,騰出大筆資金,不排除其是爲了佈局下一個潛力賽道。

“長情”的高瓴開始大手筆減持百濟神州。

3月6日晚間,創新藥龍頭百濟神州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HHLR Fund, L.P.(以下簡稱“HHLR Fund”)及其一致行動人於2025年3月3日至4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境外流通股股份3224萬股。

據瞭解,HHLR Fund爲高瓴旗下基金。早在2014年國內創新藥投資剛剛興起之時,高瓴就領投了百濟神州A輪融資。此後,高瓴繼續參與多輪融資,據新財富統計,高瓴共爲百濟神州提供了8筆融資,總金額爲13.13億美元。

實際上,高瓴減持百濟神州只是其對醫藥股整體投資策略變化的一個縮影。自2021年起,高瓴對於醫藥股的減持力度明顯增強。例如,在2021年的第三季度,高瓴退出了泰格醫藥、凱萊英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到了第四季度,更是從入股長達六年的恆瑞醫藥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根據GuruFocus的數據,截至最近一個報告期,高瓴資本在其投資組合中醫療保健行業的佔比爲39.96%,相較於2021年末的48.40%有所下降。

高瓴欲落袋爲安?

近日,百濟神州公告稱,高瓴旗下基金HHLR Fund及其一致行動人於2025年3月3日至2025年3月4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境外流通股股份3224萬股。

減持後,HHLR Fund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數量從1.25億股減少至9280.57萬股,持股比例從8.97%減少至6.66%。若以百濟神州港股3月3日、3月4日的平均收盤價計算,高瓴套現金額約爲50億港元。

事實上,這不是高瓴第一次減持百濟神州。2024年12月,百濟神州曾公告,2023年6月8日至2024年12月2日期間,HHLR Fund及其一致行動人減持公司境外流通股股份2199.73萬股。據同花順數據顯示,這段時間百濟神州港股均價爲111.35港元,若以此計算,高瓴套現金額約爲24億港元,兩次減持合計套現超70億港元。

據瞭解,高瓴對百濟神州的投資可以追溯到其早期成立階段。企查查顯示,2014年,高瓴就領投了百濟神州規模約7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此後,高瓴繼續參與多輪融資,據新財富統計,高瓴共爲百濟神州提供了8筆融資,總金額約爲13.13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瓴資本進行減持的同時,百濟神州正在逐步恢復其盈利能力。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0年至2023年,百濟神州歸母淨利分別爲-113.84億元、-97.48億元、-136.42億元、-67.16億元。

2月27日晚間,百濟神州公佈2024年業績快報,全年總營業收入達272.14億元,同比增長56.2%,其中,旗下“爆款”產品澤布替尼膠囊在2024年全球銷售額總計188.59億元,同比增長106.4%。淨虧損爲49.78億元,同比大幅減虧,並且經調整的營業利潤達5.28億元,上年同期經調整的營業虧損爲51.76億元。

在此前的業績說明會上,百濟神州董事長兼CEO歐雷強也表示,“我們預計2025年公司實現經營利潤和現金流爲正。”

對此,海通國際也表示,2025年是百濟神州基本面關鍵轉折點,澤布替尼海外銷售持續放量,百濟神州有望實現利潤端扭虧,淨利潤到2027年有望超過8億美元。

陪跑超10年的高瓴爲何在百濟神州“要賺錢”的關鍵時刻撤退?

從財務健康角度來看,儘管百濟神州當前仍有190.38億元現金儲備,但公司的短期借款、應付賬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也高達102.56億元。此外,在自願披露關於2025年度經營業績預測的公告中,公司也表示,預計2025年研發費用、銷售及管理費用合計將介於295億元至319億元之間。因此,若是遲遲不能盈利,百濟神州或將繼續尋求外界融資。

與此同時,百濟神州的股價也一路上漲,今年以來,其股價漲幅已達 42.96%,總市值目前已攀升至3206.56億元,遠超高瓴的入股價格。

在股價高位選擇落袋爲安一部分,不失爲一種折中策略。畢竟從第一筆投資開始,週期已長達10年之久,投資人也有退出需求。

醫藥“斷舍離”

實際上,高瓴資本對百濟神州的減持行動,僅是其在醫藥股投資策略調整的一個縮影。

自十多年前起,高瓴就洞察到了中國創新藥市場的巨大潛力,先後投資了恆瑞醫藥、百濟神州、藥明康德、君實生物、信達生物和甘李藥業等衆多知名企業。在這近十年的時間裡,伴隨着生物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高瓴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投資回報。

然而,從2021年起,高瓴對於醫藥股的投資態度發生了顯著變化。例如,在2021年第三季度,高瓴退出了泰格醫藥和凱萊英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而在第四季度,更是退出了長期持有的恆瑞醫藥前十大股東名單。

在2024年第三季度,高瓴清倉了多家海外生物科技公司,分別是MNC藥企阿斯利康、生科巨頭Thermo Fisher、拿下首創端粒酶抑制劑的Geron等。

根據GuruFocus的數據,截至最近一個報告期,高瓴資本在其投資組合中醫療保健行業的佔比已從2021年末的48.40%下降至39.96%,這表明高瓴正在對其投資組合進行重新配置,減少對醫療健康領域的集中度。

那麼,爲什麼曾經以“做時間的朋友”著稱的高瓴現在開始密集減持醫藥股呢?一方面,醫藥板塊曾經的高增長行情似乎已褪去。據粵開證券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A股醫藥板塊整體營業收入18426.57億元,同比下滑0.51%,扣非歸母淨利潤1339.26億元,同比下滑4.83%。

另一方面,2024年醫藥生物指數低位徘徊,全年醫藥生物指數累計下跌14.33%,跑輸滬深300指數29.02個百分點,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排名墊底。六大二級子板塊均下跌,其中生物製品、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分別下跌27.74%、24.82%、14.85%。

在這樣低迷的市場環境下,即便是投資經驗豐富的高瓴也難以獨善其身,以華蘭疫苗爲例,上市前夕,高瓴旗下的河南高瓴驊盈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以12.42億元的價格受讓了科康有限公司的9%的股份,入股均價爲38.33元/股。

不過,上市後,該公司股價持續走低,2022年跌幅爲21.26%,2023年跌幅爲5.97%,2024年跌幅更是達到了34.95%。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高瓴仍持有2395.94萬股,持倉浮虧約達5億元。

轉航“硬科技”賽道

近年來,高瓴的佈局側重點已然轉向硬科技賽道,並通過高瓴創投不斷佈局。

2021年,高瓴創投通過專項基金向一流科技注入5000萬元人民幣戰略投資,支持其研發分佈式深度學習框架OneFlow。OneFlow框架擁有自動數據模型混合並行等核心技術,可實現高效的分佈式深度學習模型訓練。

該框架在圖像識別檢測、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廣告分發與推薦等領域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贏得了包括之江實驗室、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中關村智用研究院等企事業單位的青睞。

而隨着基礎設施層佈局的推進,高瓴開始縱向加碼具身智能領域。2024年9月,高瓴創投剛剛聯手米哈遊參與全尺寸雙臂人形機器人公司星海圖新一輪融資;同時,還出手了具身智能產業鏈核心環節伺服電機研發製造商富興機電;同年10月份,千覺機器人宣佈完成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也是由高瓴創投領投,交大菡源基金、璞躍中國等跟投。

2021年1月,高瓴創投首次佈局量子技術賽道,彼時,國儀量子官宣完成數億元B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同創偉業、基石資本、招商證券跟投,同年12月,國儀量子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國風投基金、中科院資本、IDG資本、合肥產投、鬆禾資本、前海母基金等入股,高瓴創投繼續跟投。‍

2021年6月份,禾賽科技宣佈完成超過3億美元的D輪融資,領投方包括高瓴創投、小米集團、美團和中信產業基金。同時參與本輪融資的還有華泰美元基金,以及老股東光速中國、光速全球、啓明創投等。

據禾賽科技介紹,此輪融資將用於支持面向前裝量產的混合固態激光雷達的大規模量產交付(已獲多個OEM定點),助力禾賽麥克斯韋智能製造中心的建設,以及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芯片的研發。

海通國際研報內容顯示,2025年激光雷達出貨量將達百萬,禾賽ADAS激光雷達在前裝乘用車市場的份額保持領先,更具性價比的ATX系列將實現量產,客戶羣進一步擴大,公司的盈利拐點將至。

不難發現,高瓴對於硬科技賽道上的佈局,同樣也較爲前瞻。不過從現狀來看,佈局的硬科技還未到收穫季節。

責任編輯丨陳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