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市沿海智慧公廁達12處 導入人流偵測、環境查報等系統

桃園市大園區許厝港南岸歷史人文廣場於今年4月完工,不僅提升旅遊景觀,更喚起民衆在地歷史記憶,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於濱海廊帶推動智慧公廁建置,今年度新增圳頭雷達站公廁、臺61橋下福興宮旁公廁等2處,也預計於今年10月啓用,智慧公廁總計達12處。(圖/環保局)

桃園市大園區許厝港南岸歷史人文廣場於今年4月完工,不僅提升旅遊景觀,更喚起民衆在地歷史記憶,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於濱海廊帶推動智慧公廁建置,今年度新增圳頭雷達站公廁、臺61橋下福興宮旁公廁等2處,也預計於今年10月啓用,智慧公廁總計達12處。海資處表示,這些智慧公廁將改造導入人流偵測、環境查報及多國語言緊急求助系統,不僅提升清潔效率,也強化遊客安全與體驗品質,打造兼具安全與舒適的濱海公共設施。

桃園市大園區許厝港南岸歷史人文廣場於今年4月完工,不僅提升旅遊景觀,更喚起民衆在地歷史記憶,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於濱海廊帶推動智慧公廁建置,今年度新增圳頭雷達站公廁、臺61橋下福興宮旁公廁等2處,也預計於今年10月啓用,智慧公廁總計達12處。(圖/環保局)

桃園市大園區許厝港南岸歷史人文廣場於今年4月完工,不僅提升旅遊景觀,更喚起民衆在地歷史記憶,桃園市政府海岸及資源循環工程處於濱海廊帶推動智慧公廁建置,今年度新增圳頭雷達站公廁、臺61橋下福興宮旁公廁等2處,也預計於今年10月啓用,智慧公廁總計達12處。(圖/環保局)

濱海地區是桃園的重要觀光熱點,市府持續推動「智慧公廁升級計劃」,結合自動化管理與環境感測,提供乾淨便利的公共服務,爲強化公廁人流偵測與環境監控,隨時掌握使用狀況,提升清潔與管理效率,裝置至今7個月以來,統計9處使用次數已累積超過74萬人次,其中許厝港溼地公廁最爲熱門,單日可高達1866人次使用。

海資處表示,今年新增濱海區公廁中的圳頭雷達站公廁,感謝軍方同意,由海資處將其所管轄之碉堡彩繪後,由迷彩圖騰以凸顯景觀特色並增加沿海亮點,海資處強調將持續以「低碳觀光」爲主軸推動濱海永續發展,智慧公廁改造導入人流偵測、環境查報及多國語言緊急求助系統,不僅提升清潔效率,也強化遊客安全與體驗品質,打造兼具安全與舒適的濱海公共設施。

環保局說,透過智慧公廁等建設,桃園不僅提升遊客體驗,更成功串聯許厝港溼地、觀音草漯沙丘、新屋綠色隧道等景點,逐步形塑兼顧低碳交通與生態保育的完整濱海旅遊廊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