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臺北」又現高峰!今年已出走逾6萬人 民政局分析出爐了
脫北潮逐年惡化。記者胡經周/攝影。
根據北市最新人口統計,今年1至7月出現3波「脫北潮」分別在2、3、5月,遷出1.1萬、1.8萬、1.2萬人,光這3個月共遷出近4.3萬人,1至7月累計逾6.5萬。民政局分析會出現3波高峰,應與中央制定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新制有關,6月後跌幅已縮小。
據統計,2025年1至7月臺北市人口遷出遷入,人口持續外流。國內縣市遷徒,1月遷入3508人,遷出5612 人,淨遷徒爲-2140;2月遷入4764人,遷出1萬1383人,淨遷徒-6619;3月遷入6885人、遷出1萬8911,淨遷徙-1萬2026人。
到了4月稍微趨緩,遷入3787人、遷出5570人,淨遷徒-1783人;5月又飆升,遷入5128人、遷出1萬2681人,淨遷徒-7553人;6月又趨緩,遷入3989人、遷出5506人,淨遷徒-1517人;7月遷入4056人、遷出5887人、淨遷徒-1831人。
臺北市居住成本及生活物價高,近10年遷入人口都是負成長,這一波人口遷出數大增,從臺北市稅捐處發函輔導民衆中央房屋稅2.0新制必須設戶籍的時間點,民政局表示,兩者似乎有關聯。
民政局分析,中央制定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新制,住家用房屋新增需有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設立戶籍之條件,才能適用自住稅率1.2%或1.0%,否則將依非自住稅率3.2%至4.8%課徵。因適用自用住宅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的土地,該址戶籍內至少要保留土地所有權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其中1人的戶籍,但房子在其他縣市,只好將家中的成員戶籍遷入。
民政局分析這波變動,原本住房屋設籍期限是在今年4月25日,2、3月出現第一波臺北戶籍人口急遽流失的「帳面現象」。之後中央考量因第一年實施,民衆不諳法令規定,宣佈延長自住房屋設籍期限至今年6月2日止,5月遷出又戶籍又飆升,6、7月後又趨緩。持平而言,中央房屋稅2.0新制,是臺北市近期人口遷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據統計,北市今年1至7月,共遷入3萬2117人,但遷出達6萬5550人,人口減少3萬3433,已經超過去年一整年減少的3萬0146人。
北市府表示,爲因應人口流失問題,積極推動各種生育獎勵政策,希望讓育兒家庭能留在臺北,也成功讓臺北去年生育率睽違5年後再度破「1」同時也是六都唯一新生兒人數正成長的城市。
市府表示,近期也再推出友善屋源措施,爲優化租屋環境,讓租屋族可以精準辨識友善屋源,租屋之路可以更快更放心,也希望藉此減少臺北市廣大的租屋族在臺北市設籍的障礙,持續打造宜居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