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非遺“寶貝” 體驗傳統文化 逛中俄非遺市集纔算不虛此行

魚皮畫、滿族民間剪紙、俄羅斯陶藝......7月25日至7月28日,爲期四天的中俄非遺市集在黑河商會廣場火熱開市,中俄多種非遺手作產品悉數亮相,通過“展、演、銷、體驗”相結合的模式,讓非遺技藝煥發新生。

步入中俄非遺市集,耳畔傳來陣陣激揚地俄羅斯巴萊萊卡琴聲,是此次非遺展演的精彩節目之一,來自俄羅斯的演奏者德米特里手握琴身,嫺熟的展示這門獨特的演奏技藝。他介紹,巴萊萊卡琴是俄羅斯音樂文化的重要標誌,具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它辨識度高,有別具一格的音色特質。“我玩巴萊萊卡琴30多年了,目前在中學教授這門課程,這也已經是第十餘次來參加中俄非遺市集,音樂是可以跨越民族和時空的語言,非常高興再次來到這裡,用音樂與中國友人交流,讓更多人瞭解俄羅斯的民族樂器。”

伴隨激揚的音樂聲,人們漫步穿梭在各類中俄特色非遺展位,爲自己和家人挑選禮物。在滿族民間剪紙展位前,身着民族服飾的滿族民間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齊英與女兒正在進行剪紙技藝展示,吸引了衆多中外遊客市民駐足觀賞。“我們正在創作的是一隻蝴蝶和一個‘壽’字,黑河的地圖是蝴蝶形狀,我們常說蝶舞黑河,‘壽’字在中國有吉祥的寓意,通過剪紙作品爲此屆中俄文化大集送去祝福。中俄文化大集爲非遺傳承人搭建了一方閃亮的舞臺,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鮮活呈現。俄羅斯人對咱們的剪紙技藝非常喜歡,有很多俄羅斯的青少年體驗我們的剪紙技藝。”此次齊英共帶來100餘幅作品,包含鑰匙扣、擺臺等滿族剪紙的衍生品和非遺文創產品。

同樣人流如織的還有黑河禮物展位,這是黑河禮物的首次亮相,憑藉高品質、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在中俄非遺市集“C位出道”,圈粉中外遊客爭相購買。黑河禮物總經理周廣宇拿起展位上最亮眼的“黑河馬”介紹,“這是黑河特有的物種黑河馬,2024年曾被宣佈‘滅種’後,被重新找回,再次走進公衆視野。我們以黑河馬爲原型設計開發了一系列原創IP產品,並融入五大連池火山等具有黑河特色的設計元素。我們的產品品質高,價格親民,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很多中外遊客前來購買。後續我們還將與省級非遺傳承人陶丹丹合作,開發樺樹皮、魚皮等手工非遺產品,使‘黑河禮物’成爲展示魅力黑河的‘名片’,讓更多人感受黑河的風土人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距離黑河禮物展位不遠處的魚皮製作技藝展位,一幅幅精美的魚皮畫和魚皮文創產品十分亮眼奪目,省級非遺項目“魚皮製作技藝”傳承人閆思婷正在爲遊客介紹她的壓箱底寶貝,“這兩幅魚皮畫《熊貓》和《熊》是專門爲中俄文化大集“量身定製”的,這些杯墊、扇子等小物件是魚皮畫的衍生品,很受年輕人歡迎。老手藝不能只躺在博物館和書本里,得跟現代人的生活搭上線,我們把傳統的魚皮技藝與現代審美和日常生活相融合,創作出既美觀又實用的產品,更有助於弘揚傳承非遺文化。

來自齊齊哈爾的遊客趙女士看到魚皮畫後不禁感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們一家三口來黑河旅遊,在網上得知中俄非遺市集就過來逛逛,想讓孩子多瞭解體驗非遺文化,沒想到有這麼多令人震撼的非遺工藝品,準備帶一些回去送家人朋友。”

在中俄非遺市集不僅能沉浸式體驗中國非遺技藝,還能欣賞到遠道而來的俄羅斯非遺工藝品。木雕陶藝、黏土、羊毛氈製品等琳琅滿目的產品讓人應接不暇,不出國就能體驗到純正的俄羅斯非遺文化。在非遺互動體驗區,非遺圈福記、夢想紙飛機、趣味投壺等國潮感十足的趣味遊戲,吸引着不同年齡層的遊客市民爭相打卡參與。

黑河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王書博介紹,本屆中俄非遺市集共設置7大板塊,55個展位,邀請省內13家非遺項目、黑河地區32家非遺項目及俄羅斯8家非遺項目,是歷屆以來投入最大、參展量最多的中俄非遺市集,還首次引入數字非遺。此外,6月2日至8月30日,在黑河市工人文化宮持續開展非遺進消費街區活動。此次活動讓古老的技藝重新煥發活力,走進大衆生活,促進非遺保護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以展示展覽體驗的形式拉動消費。通過搭建中外非遺文化交流平臺,讓非遺走向世界舞臺,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記者 韓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