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川普將以關稅遞增施壓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陶冬表示,川普在總統第一任期也祭出關稅殺手鐗,主要是針對個別國家和個別產品。不過川普2.0時代的招數不同;首先,他運用關稅武器塑造對美國最有利的雙邊貿易協定,摒棄多邊貿易框架。其次,他利用關稅引導製造業重回美國,並將此上升到國安高度。
第三,他藉由國家資本主義,大幅度集中權力,手段趨於極端,這是治國理念的一次重大修正。最後,關稅不僅用來調整貿易赤字、重塑產業鏈,還應用在地緣政治佈局上。
不過,陶冬認爲,關稅看起來是川普的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預期他會以「關稅遞增」方式,持續極端施壓,既有胡蘿蔔又有大棒,最終在他任期結束前,與中國、歐洲、北美的貿易伙伴,達成一系列「重大交易」。
陶冬表示,從商人思維來看,這是順理成章的,但不知他是如何預判其他國家的反擊意願,以及美國經濟的適應能力。
另外,美國聯準會1月暫停降息,主席鮑爾直言強勁的經濟狀況使得決策者「不急於改變政策立場」。陶冬認爲,在美國目前情況下,貨幣政策有足夠空間暫停一下,以觀察代替行動,但此時聯準會觀察的並非經濟,而是川普政府的新政策。
陶冬表示,川普的財政政策、關稅政策、移民政策、能源政策和放寬監管等承諾,都可能對物價走勢帶來直接、長遠的衝擊,於是貨幣主管機關唯有在堅持政策獨立下,以不變應萬變,謀定而動。
陶冬認爲,聯準會最少需要3個月的觀察期,等新政府落實政策,反映在物價上,並待川普政策變得可分析、可量化之後,纔會考慮下一步利率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