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佔鑫:把“榮耀之花”帶上國際舞臺

6月3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徵程上的奮鬥者”中外記者見面會,多位全國自強模範代表圍繞“弘揚自強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北京市新生命養老助殘服務中心主任唐佔鑫帶着一束“榮耀之花”走上發佈臺,這束花一共由七類花組成,是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頒獎花束。

20多年前,從中國石油大學本科畢業後,唐佔鑫到德國科堡應用技術大學攻讀碩士。2004年,就在回國前一天,唐佔鑫突遇車禍,胸椎第12節脊髓神經完全損傷,再也站不起來了。在與輪椅相伴5年後,唐佔鑫憑藉德語和英語雙外語能力,找到一份工作——在中國福祉博覽會組委會對接外國展商。領到了人生第一筆工資,唐佔鑫實現了受傷以來的第一個夢想:自立。

2014年,唐佔鑫和3位傷友成立了公益機構北京脊髓損傷者“希望之家”,專心爲殘疾人服務。機構成立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廣科學有效的康復理念,從起牀、如廁到操控輪椅,再到獨立出行,教殘疾朋友一步一步實現生活自理,重拾生活信心,並將殘疾人這種自助互助的模式推廣到全國,讓康復模式更加精準、更加全面。

“很多人都質疑我們殘疾朋友的能力,但是我想說,其實我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就比如說,我們培養很多殘疾朋友成爲了無障礙督導體驗員,他們現在坐着輪椅,通過無障礙設施體驗去推動無障礙環境的改善。我們還爲很多殘疾朋友提供了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實現就業增收。”唐佔鑫說。

在“希望之家”,他們成立了文創工作室,通過手工紡織幫助殘疾女性掌握一技之長。培訓400多名骨幹殘疾人,助力900多名脊髓損傷者實現生活自理、700多名殘疾人實現靈活就業增收。越來越多的殘疾朋友從“被服務者”轉變爲“服務者”,他們成爲“希望之家”的工作人員,成爲了社區的志願者,創辦了自己的助殘社會組織。

“編織花束,你們團隊能接嗎?”2021年8月,唐佔鑫接到北京市殘聯的一個電話。兩個月後,等拿到版樣她才知道,他們要編織的,是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頒獎花束“榮耀之花”。唐佔鑫召集了150多位殘疾人,縫製近630萬針,終於如期編織了503束“榮耀之花”。冬殘奧會結束後,唐佔鑫所在的機構被確定爲全國首批“美麗工坊”,這裡的手工藝品還走出國門,在巴黎殘奧會、聯合國總部等國際舞臺上大放光彩。

從意外受傷到帶領更多的殘疾夥伴融入社會實現價值,唐佔鑫也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她用20多年的時間,將看似難以逾越的困難變成了助力飛翔的翅膀。

“回頭看看,其實我覺得我們殘疾人的人生也可以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們就像被暫時困在繭裡的蝴蝶,終有一天可以破繭成蝶展翅飛翔。最主要的還是內心那股不服輸的勁,請將‘我太難了’變成‘我撐一把’,請將‘我不行’轉化成‘我再試試看’,有國家和社會給我們鋪路,我們大家一起使勁兒,就能撐破那層困住我們的繭。”唐佔鑫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董鑫

編輯/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