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資訊 | 聯合國報告:僅35%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細項進展順利

01

環保、雙碳、政策

1、生態環境部丁輝:ESG相關政策加速推出,頂層設計不斷完善

“近年來,中國在ESG的政策體系、企業和地方實踐領域持續創新,取得了積極的成效。”7月15日,2025新京報貝殼財經消費大會在上海召開。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丁輝在分論壇“ESG的全球實踐與中國答案”中表示。他指出,國務院持續加強頂層設計,生態環境部、財政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各部門加速制訂ESG相關政策,推動ESG在提升企業和金融機構綠色治理水平、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等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

2、聯合國報告:僅35%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細項進展順利

聯合國14日發佈的《202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顯示,可持續發展目標169個細項中,僅35%進展順利,近一半進展緩慢,18%出現倒退。報告顯示,公共健康、教育、能源、數字互聯等領域可持續發展目標取得顯著進展。新增艾滋病毒感染病例2010年以來下降約40%;2000年以來,瘧疾防治拯救了1270萬人;目前社會保障人口覆蓋率超50%;與2015年相比,兒童和青年入學人數新增1.1億;童婚人數下降,婦女從政人數上升;2023年,全球92%的人口有電可用;互聯網使用人口從2015年的40%上升至2024年的68%;關鍵生態系統保護水平顯著提高。

02

ESG金融

1、《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指數報告》披露四大投資趨勢

7月6日,在2025年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期間,《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指數報告》發佈。該報告由國際金融論壇(IFF)與中國銀河證券(CGS)聯合編制,選取了G20成員國及13個具有代表性的非G20國家(如瑞士、瑞典、挪威等)作爲樣本,旨在探索可持續發展投資新路徑,推動技術升級與創新改革。報告指出,儘管各國在過去十年間在政策、技術、綠色轉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進展仍顯緩慢。中國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關鍵進展表明,綠色發展與經濟增長可以並行不悖。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形成了四大鮮明的投資趨勢:全球可持續發展加速,亞太地區顯著突出;環境質量拖累全球可持續發展承載能力(SCC)逐年下降,能源結構轉型突出值得關注,技術賦能生產力,創新轉型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全球綠色轉型支持水平(GTSL)提升,政策、國際合作和綠色市場形成較強的可持續支撐力。

03

社會實踐、企業動向

1、明陽氫能拓展中亞綠氫裝備市場

7月2日,北京明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Kaztechgas公司正式簽署哈薩克斯坦成套制氫項目供貨合同。這是明陽氫能在哈薩克斯坦即將交付的首個綠氫裝備訂單。“非常期待與明陽氫能攜手推動項目在年內快速建成投產,爲當地綠氫產業發展樹立標杆。”Kaztechgas首席執行官Alen Khassanov表示,明陽氫能在電解水制氫領域深厚的技術積澱和豐富的項目經驗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其設備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運行能力,契合哈薩克斯坦複雜氣候條件下的工業用氫需求。

2、百億合作敲定,中國碳中和牽手華能

7月7日,中國碳中和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發佈《中國碳中和與北京藍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碳中和與北京中宏藍海牧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碳達峰碳中和及新能源產業領域深入開展合作,總投資額預計爲人民幣100億元。根據協議,雙方將加快推動一些專案落地,例如聯合成立工作專班,共同推進“雙碳數字化管控指揮平臺示範”項目,爲地方政府、園區及企業提供碳排放與能耗數據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服務,包括碳資源開發、評估、交易及規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