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優化升級

北京教育、科技、人才資源豐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顯著,開放型經濟持續壯大,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在這裡大顯身手,獲得很多新的機遇及廣闊發展空間。

近日,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上,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於鷙隆表示,過去幾年,北京市經濟總量先後跨越3萬億和4萬億兩個大臺階,去年達到4.98萬億、增長5.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3.2萬美元、居全國首位。民營經濟已經成爲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吸納就業超過60%,企業數量超過95%,形成了京東、抖音2個收入萬億級民營集團,小米、美團、快手、騰訊、百度5個千億級民營集團,對促進創新、穩定增長、增加就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每天新設科技型企業數量超過300家,國高新、國家級專精特新及獨角獸企業數量領跑全國各城市。2024年全市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萬億元,增速達到7.5%左右,位列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第一梯隊;科技服務業以佔全國一成的企業數量,創造了兩成的收入,貢獻了三成的利潤。北京市建立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點領域項目長效機制,截至目前,已分13批推介近1300個項目、總投資超1.7萬億元。支持民營企業依託京津冀區域市場一體化開展協同創新,產業協同力深度拓展。建立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供需對接機制,推動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聯合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開展產業鏈織網對接行動。

北京持續完善“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2024年解決企業訴求5.8萬個;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全面實現“掃碼檢查”;創新推出政策服務、數字服務、熱線服務“三送”服務,12345企業熱線訴求解決率和滿意率均超過97%。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於鷙隆介紹,近年來,北京密集推出超過1500項營商環境改革舉措,塑造了“北京服務”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底,註冊在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310家,管理基金2.26萬隻,規模4.63萬億元,分別佔全國的16.3%、15.7%、23.3%,持續優化創投發展環境釋放出了巨大能量,爲首都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活力。

談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新措施,於鷙隆表示,北京將聚焦市場準入,解決好隱性壁壘的問題;聚焦市場環境,解決好公平競爭的問題,推動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地方立法,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聚焦權益保護,解決好市場秩序的問題,堅決防止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大力推動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聚焦創新優勢,解決好顛覆性創新潛能釋放的問題,支持企業參與國家戰略科技任務、承擔重大科技項目、與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持續推進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向民營企業開放;聚焦要素配置,解決好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率先探索金融科技“監管沙箱”優化升級,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盡職免責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

下一步,北京市發改委將持續優化創業投資發展環境,爲促進民營經濟及創投行業發展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爲北京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

參會企業表示,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將勇擔時代重任,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堅守主業、做強實業,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聲音·

自主研製可回收運載火箭計劃9月首飛

京東集團

擁有100多個AI應用場景

京東集團黨委書記、戰略執行委員會委員繆曉虹介紹,今年初,京東小哥已經有超過1200人退休,他們每個月平均領到5350元退休金。下一步,京東將繼續做好物流小哥、外賣騎手、家政阿姨等新就業羣體的福利保障。

在過去近8年裡,京東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1400億元,特別是在AI產業大模型的領域加大投入,探索在零售、物流、金融、健康等產品的應用。京東內部已經有100多個AI的應用場景,有數十萬京東小哥、超百萬商家、8萬合作醫生得到大模型的支持。京東言犀大模型,加快與企業深度融合,爲更多生產製造企業提供了轉型的全新動力。

京東提出了下一個20年夢想,即擁有3家收入過萬億元人民幣、淨利潤過700億的公司,5家進入世界500強的公司,7家從0做起、市值不低於1000億的上市公司,爲國家繳納1000億稅收,提供超過100萬就業崗位。

繆曉虹說:“我們深感企業發展與國家命運緊緊相連,京東將始終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堅定實業報國、科技報國,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京東貢獻。”

吉利汽車

“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談到,2024年面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發展形勢,吉利控股集團實現全年銷量達到334萬輛,同比增長22%;其中,新能源的銷量高達149萬輛,同比增長52%。全年累計出口達到66萬輛,同比增長50%。

吉利汽車作爲中國民營汽車企業的代表之一,在技術研發上,聚焦新能源智能化的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研發投入達到159億,同比增長13%。在智能化方面,吉利先後推出車規級自主的7納米智能座艙芯片。今年3月初,吉利發佈統一的自駕解決方案。

淦家閱說:“吉利汽車將堅定不移地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推進全球化戰略,提升中國汽車國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份額,讓中國汽車跑遍全世界。”

藍箭航天

朱雀三號取得關鍵技術重大突破

藍箭航天董事長兼CEO張昌武表示,2023年以來,國家出臺民營經濟31條,國家發改委新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爲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提供了頂層的制度設計和組織保障。作爲2014年中國開放社會資本參與中國航天事業後,第一家營收上億元的民營火箭企業,藍箭航天在運載火箭領域針對低成本、高頻次大運力發射的關鍵技術,持續進行攻關和突破,通過創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鍛造空間運載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經過10年的發展,藍箭航天的專業團隊超過1200人,在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液氧甲烷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領域取得了關鍵的技術突破。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運載火箭成爲世界首款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運載火箭,已進入批量化高密度發射階段。

藍箭航天自主研製的可重複使用的朱雀三號運載火箭,已完成垂直起降回收的分析驗證,取得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計劃在今年9月份實施首飛,有望成爲我國第一枚投入運營的可回收運載火箭。

本組文/本報記者藺麗爽統籌/餘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