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出臺科技金融新政 探索可持續性科技金融發展模式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鄭州7月4日電(張楠)河南省鄭州市政府新聞辦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出臺《鄭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銀行河南省分行關於印發鄭州市支持加快科技金融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旨在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發展模式。

作爲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創新基礎日益夯實。截至2024年,該市已匯聚多所一流大學研究院和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54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00億元。今年一季度,鄭州市金融業增加值408億元,佔全省的49%。截至目前,存貸款餘額分別達3.41萬億元、4.15萬億元,分別佔全省的30%、45%,均居中部六省省會城市第2位。

發展科技金融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協同發力。此次《若干政策》主要框架內容是:明確“1個目標”,聚焦“4條主線”,突出“18項重點任務”。

其中,“1個目標”就是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的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發展模式,基本形成與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營造全國一流的科技創新發展環境。

鄭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陳立志介紹,“4條主線”包含健全專業化的金融機構組織體系、打造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和營造科技金融發展良好生態環境。

在《若干政策》“18項重點任務”中,明確提出推進商業銀行在鄭設立科技金融專業機構、“險資入鄭”“基金入鄭”“鄭好融”等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若干政策》多次提及“鄭好融”平臺。鄭州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少康解釋,“鄭好融”平臺作爲全市唯一的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整合了全市風險補償資金池,統一通過平臺面向企業提供政策金融產品服務。

公開信息顯示,“鄭好融”平臺於2021年7月開始試運行,2022年11月正式上線,該平臺兼具鄭州市融資信用服務平臺、鄭州市地方徵信平臺等職能。

那麼,《若干政策》將如何進一步整合政府、監管和金融機構資源,提升“鄭好融”平臺的撮合效率和覆蓋範圍?

對此,張少康介紹,目前,駐鄭21家商業銀行的645家支行、2076名客戶經理已入駐該平臺爲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今後,鄭州還將推動相關部門依託“鄭好融”平臺開展融資需求的常態化收集,依託全市風險補償資金池推出“人才貸”“知產貸”“流水貸”“創新積分貸”等更多有針對性的創新金融產品,強化政府、銀行、擔保機構多方協同機制,簡化流程、手續,縮短企業融資鏈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