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戲劇新範式!山師原創兒童劇《黃河漂流記》溫情上演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5日訊日前,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原創兒童劇《黃河漂流記》在千佛山校區音樂廳溫情上演。

《黃河漂流記》以大禹治水傳說爲藍本,結合現代環保議題,通過“學者旁白 + 戲劇演繹”的雙軌模式,將學術研究的嚴謹性與戲劇藝術的感染力相結合。劇目通過黃河守護者與黑魔王的奇幻交鋒,在沉浸式體驗中完成了文化傳承、生態責任和參與式美育的三重啓蒙,與學前教育倡導的“全人發展”理念深度契合。

此次演出是教育學部構建“創作共同體”的成功實踐。團隊與山東省文化館合作,將學術積澱轉化爲童聲課堂的生動表達,形成了從“知識接受”到“文化創造”的完整鏈路。這種“學術內核+藝術表達”的創作邏輯,爲高校科研成果的大衆化傳播提供了可複製的模板。

作爲學前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實踐載體,教育戲劇在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學科建設與社會服務規劃中佔據重要地位。面向“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育人目標。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學部正着力構建“戲劇+學科”深度融合的立體化育人矩陣。通過組建教育學、戲劇學、兒童發展心理學跨學科團隊,將戲劇元素有機融入學前教育核心課程羣。在師資培養創新領域,學部依託學科優勢,聯合山東省文化館,設置戲劇教育理論、劇本分析與改編、課堂戲劇遊戲設計等核心模塊,構建完整課程體系。

這一系列戰略佈局,既響應教育部“美育浸潤行動”的政策導向,又緊扣學前教育“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本質要求,標誌着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戲劇生態建設的全面升級,正逐步構建起可複製、可推廣的教育戲劇“山師模式”,爲新時代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方案。隨着《黃河漂流記》的成功演出,山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的教育戲劇探索進入新階段。下一步,團隊計劃開展全省巡演,並與多家教育機構合作,將黃河故事轉化爲跨區域的教育資源。

閃電新聞記者 蘇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