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資對陸投資下滑?陸學者:出現在地化的延伸與提升

盛九元17日於淮安出席臺商論壇,以〈臺商大陸發展報告——歷程、現狀與未來〉爲題分享。記者陳湘瑾/攝影

從數據上來看,臺資對大陸投資近年呈現下跌趨勢,不過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17日指出,近年能夠觀察到,臺商投資新特點是出現在地化的延伸與提升,且出現製造業梯度升級,從早期紡織、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精密機械、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價值領域。

據經濟部投審司,2024年臺灣整體對外投資485.8億美元,其中對大陸投資佔比跌破一成大關。今年1-9月,覈准對中國大陸投資件數爲171件,件數較上年同期減少37.59%;覈准投(增)資金額計8億9,326萬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3.23%。

盛九元17日於淮安出席臺商論壇,以〈臺商大陸發展報告——歷程、現狀與未來〉爲題分享時首先指出,兩岸經貿發展始終面臨挑戰,從數據上來看,投資狀況從2018年開始陡然下降,當時不僅是兩岸關係發生變化,還有美國因素進來。近年則能夠觀察到,臺商投資新特點是出現在地化的延伸與提升。

盛九元提出投資新特色下的四個現象,一是自有資金,以旺旺集團爲例,該集團在2000年代初於湖北仙桃設廠以來,從最初的一廠,透過盈利滾動發展爲現在的八廠,年產值突破人民幣10億元,帶動仙桃食品產業的集羣發展。

二是直接融資,盛九元表示,臺商在大陸上市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5年7月,大陸滬深股市共有61家臺資上市企業,這些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規模顯著,截至今年9月25日,受益於AI伺服器需求持續擴張,鴻海子公司工業富聯的融資規模達到人民幣74.75億元,創歷史新高。

三是間接融資,以福建漳州爲例,截至2024年末,漳州分行累計服務檯資企業客戶超過400戶,對企業提供的各類信貸額度或融資服務規模(對公授信)超過人民幣30億元,以支持臺企在當地的發展。

四是股權融資,截至2024年8月,服務福建中小微企業和臺資企業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旨在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的海峽股權交易中心,累計推動臺企業融資人民幣34.43億元,並培育出一家上市企業。

在主要投資產業分佈方面,製造業梯度升級,從早期紡織、鞋帽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向精密機械、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價值領域;整體來說由電子資訊業主導,資訊電子業臺商盈利面達到70%,憑藉大陸產業鏈和消費市場,形成半導體、面板等高端製造集羣;服務業加速佈局,金融、物流、醫療等現代服務業佔比提高至35%,呼應大陸內需市場擴容與消費升級趨勢;農業技術合作,生物科技、精緻農業項目增長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