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者指陸對臺展現「仁」:陸在臺海的軍演已算非常仁慈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藍孝威攝)

兩岸之間如何相處交往,向來考驗臺灣執政黨的智慧。馬英九2012年在總統任內,曾以古文《孟子》爲例,「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來形容兩岸關係。大陸資深涉臺學者李鵬11日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大陸近年來推出多項惠臺措施,做到了「以仁事小」,反觀臺灣民進黨當局的大陸政策,「以智事大」猶爲不足。臺灣學者趙建民認爲,抗中政策對臺灣主權造成很大的限縮,呼籲賴政府應跟上國際現實。

由大陸國臺辦旗下的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的「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10至11日在上海舉行,11日上午安排多位兩岸學者做主題發言。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表示,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大陸都能夠保持充分的底氣和定力,「今年3月14日,在《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週年的座談會上,大陸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提到,大陸要把握歷史大勢,堅定祖國統一的信心決心,堅持辦好自己的事情,全面提升綜合國力,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奠定更堅實的基礎。」今天不管是大陸官員、學者或民衆,看待臺灣問題、看待臺海局勢、看待國家統一的前景,流露出的自信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

李鵬提到馬英九在總統任內,曾以古文《孟子·梁惠王篇》爲例,「仁者以大事小、智者以小事大」,馬英九認爲這套理論用在兩岸關係非常貼切,因爲小的對大的要知道智慧;大的對小的要用仁道。

李鵬說,大陸近年來充分展現「什麼叫以大事小」保障兩岸同胞的福祉,包括兩岸融合發展,尤其是福建正在實施的建設融合發展示範區,還有過去一系列針對臺灣同胞的同等待遇等等,「這就是大陸在展現『仁』的一面,而對照近日的印巴衝突,大陸在臺海的軍演已經算非常仁慈。」

反觀臺灣,李鵬認爲,賴清德當局沒有展現「以小事大」的智慧,從賴清德總統去年上臺以來,「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所作所爲,沒有看到他的智慧在哪裡。大陸在展現『以大事小的仁』,而臺灣當局並沒有展現『以小事大的智』,這就意味着大陸要在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穩定,推進國家統一事業上要多做一點。」而這些定力和底氣,都源於大陸國家發展進步所取得的成就。

上海交通大學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認爲,只有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才能更好的推進兩岸統一、減少對統一的歧異。至於兩岸統一是否要訂時間表?盛九元認爲,如何體現「兩岸問題急不得也拖不得」,就是大陸不要給自己設限,只要塑造必然統一的趨勢,更好的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就能增強對臺灣民衆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