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一大爺吃進醫院!小心,一晚上就10多例!很多臺州人都愛……

‍魚刺卡喉那些事

春節期間你經歷了嗎?

新春佳節,年年有魚。此時,各種“魚”菜都是餐桌熱門,但大快朵頤之餘也要當心魚刺卡喉。日前,記者從台州市立醫院獲悉,春節期間因魚刺卡喉入院就醫的市民有不少,其中不乏因不當處理導致病情加重的案例。

台州市立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醫師、副教授李勇提醒,若碰上魚刺卡喉,“土辦法”千萬別亂試,避免小問題變成大麻煩。

魚刺卡喉,一晚上接診十來個

市民張大爺一家在春節聚餐時,開開心心地吃着紅燒魚。正吃得盡興,張大爺突然表情一僵,臉上露出痛苦的神色,原來一根魚刺卡在了他的喉嚨裡。家人急忙讓他喝醋、吞饅頭,可一番折騰後,魚刺不僅沒下去,喉嚨反而更疼了,無奈之下只能前往醫院。

像張大爺這樣的情況,這個春節李勇接診了一些。從接診情況來看,急診多的時候一晚上能碰上十來個患者;門診數量相對較少,但也幾乎每天都有。

其次,魚刺卡喉的患者各年齡段都有。中老年人主要存在牙齒鬆動、咀嚼不充分的情況,兒童多是吃飯時嬉笑打鬧、吞嚥過快,年輕人則容易因應酬聊天分散注意力,加之飲酒後咽喉部感覺遲鈍,導致魚刺卡喉。

小小魚刺,爲何危害這麼大

一根魚刺而已,怎麼還要“鬧”到醫院?“食道異物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急症,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發生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李勇說。

人體食道有三個狹窄處。絕大部分魚刺都是卡在食道第一狹窄處,就是食道入口處。吞嚥時,有明顯的吞嚥痛、吞嚥困難。必要時通過視頻喉鏡檢查尋找魚刺並取出即可。

少數魚刺卡在食道第二狹窄處,就是魚刺進一步往食道深部下行。這是最危險的地方。“這裡的食管外貼着主動脈弓,一旦魚刺刺破食道壁進一步刺破主動脈弓,就完全有可能造成致命性大出血而死亡。”

第三狹窄處,就是食管出口。一般鮮少有魚刺卡在這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強行往下吞嚥魚刺,魚刺就有可能下行。此時,需要進一步CT檢查、胃鏡檢查,甚至住院進行全麻手術。

喝醋、吞饅頭等“土辦法”

千萬別用

魚刺卡喉,不上不下,確實難受。網上流傳着各種各樣的“土方法”,如喝醋、吞饅頭等,美其名曰“祖傳秘方”。殊不知,往往就是這些“土方法”,讓危險再多一分。

李勇舉了個例子——大量喝醋。“魚刺經醋長時間的浸泡確實有軟化作用,但是喝醋不能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反而會刺激咽喉食道黏膜。”

再如,吃饅頭、吞飯。如果卡到嗓子的是根小刺,確實有可能隨着吞嚥動作強行順下去。但大多數卡刺的情況,並沒有那麼幸運,往往一口飯下去,刺卻越扎越深,反而增加了其危險性,也增加了醫生的處理難度。更甚者,讓原本在咽喉的刺卡到了食道,有可能危及生命。

另外,用手指摳挖,也是無效的,反而容易造成咽喉黏膜損傷、反胃嘔吐等,還容易加深魚刺卡的位置,加重症狀。

科學處理魚刺,試試這套流程

李勇表示,魚刺卡喉雖然常見,但只要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就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風險。

首先,吃魚的時候,要慢慢吃,專心地吃,避免吃進魚刺,儘量不要讓不能分辨魚刺的孩子單獨吃魚。一旦發生魚刺卡喉,應立即停止進食,儘量減少吞嚥動作,不要過於緊張。

對於比較淺的刺,試着用力咳嗽,一些細小的刺完全可能被咳出來。“不行的話,可以在他人幫助下,用手電筒照亮口咽部,張大嘴,發出‘啊’的聲音,再用筷子或勺子壓住舌頭前2/3處,如果能找到魚刺,用鑷子夾住取出即可。”李勇說。

如果張口既看不到刺,也咳不出來,建議儘早去醫院就診,請耳鼻喉科的醫生處理。

作者:王豔

來源: 台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