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仙居:古老梯田綻放新生機
張笑川雨
6月27日,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聯合主辦的丘陵地區梯田水稻宜機化高效栽培技術裝備現場觀摩活動在臺州仙居楊豐山舉行。
活動現場,實地演示了涵蓋耕整地、栽插、田間管理、收穫等水稻生產全鏈條的一系列新型小型農機裝備。這些“小而靈”的機械,專爲適應丘陵山區複雜地形設計,展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高效性,爲梯田機械化生產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楊豐山村作爲中國水稻研究所的結對幫扶村,海拔400米以上,擁有2000餘畝古越梯田。面對梯田長期受制於地形、氣候、空間而難以機械化生產的困境,該村在多方支持下,打通田間道路、升級灌溉設施、引入優質稻種,制訂優質稻產業發展方案。
通過以集成宜機道路改造、集中供秧機插、病蟲害立體防控等爲核心的丘陵山區梯田優質稻宜機化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楊豐山大米畝產、品質、售價全面提升,梯田預期產量目標鎖定650公斤/畝以上,節本增效100元/畝以上。
本次現場觀摩活動展示了楊豐山從人背肩扛到機械上山的成功跨越,也爲丘陵山區梯田水稻宜機化高效栽培技術裝備的推廣和應用搭建了良好平臺,助力全國梯田擁抱新質生產力,重煥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的蓬勃生機。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之江同心·新知新質圓桌會,國內知名專家深入剖析了丘陵山區水稻機械化研發的現狀與未來趨勢,並傳授了優質稻豐產栽培技術模式,爲仙居乃至全國同類型地區水稻產業升級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