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自行車大廠 年底關門

臺中大甲自行車前叉大廠育華工業將營業至今年底,在產業界投下震撼彈。示意圖爲臺北國際自行車展。(本報系資料照片)

不敵美國對等關稅「20%+N」以及匯率夾擊,出口導向爲主的傳統產業首當其衝。繼桃園瀧澤科技啓動「週休3日」應對後,臺中大甲自行車前叉大廠育華工業也宣佈營運至今年底。臺中市勞工局指出,經查截至6月底止,該公司員工13人,已提供業者後續作業相關說明。

大甲育華工業日前發出聲明,經董事監事會議決議,公司將調整營運策略,工廠營運預計至2025年12月31日止,並將工廠內的庫存商品優惠出售。消息傳出除在當地自行車產業投下震撼彈,也引發出口導向爲主的傳產恐慌。

育華工業指出,公司產品以碳纖維成型爲主,生產自行車車架、叉骨、前叉等,疫情時因很多廠商下單又取消,致工廠庫存多,加上部分廠商訂了車後卻不付錢給組車廠,形成三角債,使得自行車業這兩年經營困難。

育華工業表示,公司一直嘗試轉型,也曾有醫療大廠或無人機等前來洽談,但最後都無疾而終。股東去年就考慮是否結束營運,但畢竟是34年的公司,大家都有點不捨,直至最近才決定營運至今年底,強調與美國關稅及匯率完全沒有關係。

臺中市勞工局表示,初步瞭解該公司因應關稅影響,將營運至12月底止,公司稱目前員工人數不多,相關細節尚未確定。經查,截至6月底止,該公司本國員工13人,沒有外籍移工,勞工局已向該公司說明《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及資遣通報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