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醫美診所歇業仍網售課程 70人組受害者聯盟抗議

臺中市一家醫美診所在8月已將歇業,卻仍在網路上販售產品及課程,受害民衆出面控訴,取貨遭多次延遲,最後被封鎖。(馮惠宜攝)

臺中市一家醫美診所在8月已完成歇業手續,卻仍以醫師名義在網路上販售醫美課程與產品,甚至持續以限時優惠吸引民衆購買。多名消費者付款後取貨遭延遲、要求退款被拖延,最後遭封鎖,至今已有70多人組成受害者聯盟。對此,市府衛生局、法制局等相關單位已展開調查,將依法嚴辦。

劉姓男子15日指出,他於10月初購買2只瘦瘦針(猛健樂)共花費1.8萬元,約定取貨卻一再被取消。提出退款後不僅遲遲未獲回覆,還遭診所封鎖。他氣憤表示,對方雖不回訊息,卻仍在社羣平臺更新限時動態、持續推銷產品,明顯刻意逃避。另有消費者花8萬元購買音波、電波等課程與針劑療程,遭取消達9次,已向警方報案並提告。

民衆懷疑該醫美診所販售的針劑來源不明,疑似「水貨」。(民衆提供)

不僅消費者受害,該診所離職員工也爆料遭積欠薪資。她表示,去年起兼職,今年3月轉正職後卻無預警遭解聘,至今仍被欠薪4萬4000元。勞工局證實,今年4月接獲員工申訴,兩度通知該診所受檢均未配合,已依《勞基法》裁罰3萬元。

此外,有民衆懷疑診所販售的針劑來源不明,疑似「水貨」。醫事人員指出,正貨與水貨價差最高可達1倍,但部分藥劑需冷鏈保存,若保存條件不符,恐對人體造成風險。

臺中市衛生局表示,經查該診所確已歇業,依《醫療法》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進行醫療廣告,違者可處5萬至25萬元罰鍰。若歇業後仍涉嫌以醫師名義攬客或販售療程,將依法嚴查並移送處理。

法制局補充,診所一旦歇業即不得再提供任何醫療或醫美服務,若涉及詐騙或違法執業,將由衛生局及警方依法偵辦。消保官提醒,民衆購買醫美課程應避免一次預付高額費用,並確認業者是否仍具合法醫療資格,以免陷入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