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文山焚化廠BOT案 臺泥達環聯盟94.3億得標
臺中南屯區文山焚化廠BOT案確定,新爐最快2029年完工,大幅增加垃圾處理量。圖/臺中市環保局提供
臺中市南屯區文山焚化廠使用近30年,因設備老舊,BOT案歷經多次流標,延宕6年。最近完成綜合評審,由「臺泥達環文山合作聯盟」以94億3200萬元投資,遠超過最低門檻得標,臺中市環保局表示,預計最快2029年首座新爐完工,垃圾處理量將大幅提升50%。
另外,大里區累積垃圾達38萬噸,明年起將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以平衡垃圾進出量;文山焚化廠新廠啓用後,每年至少可減少大里區4萬噸垃圾。
環保局指出,文山焚化廠改採BOT模式,引入民間投資,不僅可汰舊換新,更能發展再生能源。每日垃圾處理量將由600噸提升至900噸,增加50%;空氣污染物可減量44%至90%;再生能源發電效率則由15%提升至25%以上。
文山焚化廠BOT案於22日召開甄審委員會辦理綜合評審,3家合格業者簡報並接受詢答之後,最優申請人爲「臺泥達環文山合作聯盟」。
該聯盟承諾投資94億3200萬元,高於招商公告要求的最低金額85億7400萬元;機關委託廢棄物處理費爲每噸914元,也低於公告的每噸1015元。
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雖然臺泥達環文山合作聯盟的每噸914元處理費並非最低,但該業者爲文山焚化廠現行操作廠商,也是國際最大廢棄物處理業者,所提出的設備條件最優,因此獲得評審青睞。
此次綜合評審同時評定「日鼎循環經濟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爲次優申請人,如最優申請人無法完成議約,將可由次優申請人接續辦理。
市府強調,此次BOT案由民間投資,市府無須編列大筆預算興建焚化爐,只需依現行方式支付每噸垃圾處理費;待30年促參合約期滿,焚化廠將歸市府所有,可持續自主處理臺中市垃圾。
環保局表示,目前全市每日垃圾處理仍有約200噸缺口,文山新廠完工後,每日可增加300噸處理量,將優先消化臺中市累積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