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巷弄狹小卻畫雙黃線…會車易越線 市府:優先處理高風險區
臺中市議員陳雅惠等人表示,狹小巷弄畫設雙黃線逼人違規,要求盤點檢討;交通局迴應,會優先處理高風險路段。記者陳敬豐/攝影
臺中市舊市區巷弄衆多,不少路段路幅不到5公尺寬,路中卻畫了禁止跨越的雙黃線,兩側停車後剩餘空間連會車都有困難,非常容易跨線閃避,遭到檢舉。議員要求盤點全市狹窄路段,年底前提出調整計劃;市府表示,會優先處理高風險區。
臺中市議會今天進行交通地政業務質詢,民進黨議員陳雅惠、謝家宜、蕭隆澤、張芬鬱、陳俞融與陳淑華聯合質詢。陳雅惠表示,臺中市的標線僵化,多年來雙黃線沒有調整,讓駕駛被逼違規,交通局應合理化調整。
陳雅惠指出,東區、南區等舊市區的巷弄如東英五街、東英路口、新和街、美和街等處,路幅多隻有4、5公尺寬,路中仍是畫設雙黃線,兩側只要停車,整條道路可供通行的空間不足3公尺,不只汽車,連機車會車都要越線閃避,民衆陳情說「不是要違規,是沒辦法不違規」。
陳雅惠表示,交通部規定「6公尺以上路段得設分向線」是建議性標準,市府照本宣科、毫無彈性,雙黃線畫到底,應該要盤點全市狹窄巷道與市場周邊路段,除了轉彎、學校出入口等高風險區,其他改爲單虛線或虛實線。
張芬鬱也說,市府2023就承諾盤點10公尺寬以下道路雙黃線,卻因跨裡意見不一停擺,但是否改畫應該以專業與安全爲唯一標準,不要被地方壓力綁架。議員要求,今年底前提出「雙黃線合理化調整計劃」,讓標線迴歸安全與常識。
陳雅惠、謝家宜也對標線補繪效率不滿,謝家宜表示,許多斑馬線斑駁路段影響用路人安全,反映半年都沒有補繪,交通局應提出明確改善時程;陳雅惠呼籲,建立標線巡查維護制度,優先改善學校、公園、醫院等高人流區域,提升夜間與天能見度。
交通局長葉昭甫迴應,原則上路寬10公尺以下路段可以依實際路況彈性調整,是否畫設雙黃線;目前部分路段仍維持雙黃線,主要是全市巷弄非常多,交通局人力與經費都有線,接下來會加強與區公所、里長的溝通協調,優先處理高風險路段。
至於斑馬線磨損問題,葉昭甫坦言,許多標線是多年使用斑駁,這兩年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本交通,但局內量能要處理全部的標線有困難,目前優先處理獲報路段;交通局會檢討巡查頻率與橫向協調機制,提升道路安全與標線品質。
臺中舊市區許多巷弄路寬不到6公尺,卻畫設雙黃線,兩側停車後路寬不足3公尺,導致用路人被迫「越線會車」。圖/ 陳雅惠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