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緩停車空間不足 基隆市府紅線改黃線開放95處臨停

基隆市政府持續檢視全市各路段,在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將部分紅線路段改爲黃線,開放臨時停車。(張志康攝)

基隆市較早開發,市內的臨時停車空間不足,市府全面檢視路幅12公尺以上的道路,將全市97處路段、約1400公尺的路側空間,將標線由紅線改爲黃線,開放民衆臨時停車、貨車上下貨。

這其實是基隆市第二波全面檢討道路標線的具體作爲,去年3月,基隆市政府就已經因應《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法,展開了全市道路標線的全面檢視及盤點工作。去年6月,便盤點出了81處路段,將道路紅線改爲黃線,開放民衆臨時停車或上下貨物。

市府交通處表示,這項措施紅線改黃線的標準,是現場路幅有12公尺以上,且超過100至150公尺沒有設置停車格或卸貨專用車格的路段。自去年公佈81處路段後,市府持續盤點,目前全市共有97處開放臨停路段,在中正區計有26處、信義區有6處、仁愛區有20處、中山區有7處、安樂區13處、七堵區16處、暖暖區9處,合計開放路段長達1463.2公尺,約可臨停287部汽車。

另外,交通處也檢討全市道路的車道配置、車道寬度等設計,以提供用路人更安全的行駛空間。目前已經完成調整車道寬度的道路,包括忠一路與樂利三街。

其中,在愛一路到孝二路之間的忠一路段,交通處除調整車道寬度外,也設計了公車避車彎,減低事故發生的機率。另外,交通處也將樂利三街(麥金路至二信國小段)原本北向有2車道、南向1車道,透過縮減車道寬度,讓南向改爲2車道,讓該路段不致成爲瓶頸。

交通處代理處長黃詩涵表示,透過檢視全市道路標線,並將部分路段自紅線改爲黃線,可以有效讓民衆在赴銀行、醫療院所洽公或購物時,能夠臨時停車供上下車,或是貨車可以上下貨,紓解基隆市區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