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農改場攜手榮總 園藝療育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臺中農改場研發園藝療育提升長者身心健康,強化思覺失調症患者手部精細動作與肢體協調,包括園藝工具類的方便好握工具、友善園藝裝置類的木作植栽臺與操作桌等,以及感官趣味器具類之感官萬花筒等。記者李柏澔/攝影
爲促進園藝療育產業發展,農業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積極推動相關技術創新,涵蓋療育活動方案設計、在地化園藝療育工具開發及療育花園套組建立,並廣泛應用於中部農村社區在地健康老化與亞健康高齡者之綠色照顧需求,又與醫療機構合作,探究園藝療育復建之學理證據,展現農醫跨域合作的嶄新成果。
臺中農改場指出,我國已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0%,另思覺失調症爲常見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因此研發園藝療育提升長者身心健康,強化思覺失調症患者手部精細動作與肢體協調,設計62項融入在地特色與民情的園藝療育活動方案。
另由於國內園藝活動工具尚在發展,爲降低高齡者參與園藝活動操作的難度,並提升操作安全性與互動趣味,開發3類共10款園藝療育工具,包括園藝工具類之方便好握工具、友善園藝裝置類之木作植栽臺與操作桌等,以及感官趣味器具類之感官萬花筒。
此外,依在地性、多年生、易開花及強健耐候等條件,篩選出具強化視、聽、嗅、味及觸等五種感官體驗植物及療育花園套組,具多年生、易照顧及低維護成本特性,適用於社區、醫療機構等場域。
臺中榮總精神部主任侯伯勳表示,爲實證園藝療育效益與開創農醫合作新價值,臺中場與臺中榮總攜手合作,針對思覺失調症患者,設計百坪療育花園與爲期12周的團體療育活動方案,結果顯示24位參與者在臨牀症狀、角色功能、自我照顧能力及精細動作等均有顯著進步,其中更有2名患者順利重返職場,佔比達8.33%。
臺中農改場表示,多年來累積園藝療育方案、工具及療育花園套組,已陸續公開在農業部「園藝療育主題館」供民衆學習與應用。未來將擴大應用於農村健康與亞健康族羣、深化與醫院合作,驗證與拓展適用對象及發展具療效的綠色處方箋,多元促進國內園藝療育產業的永續發展。
▪ 手機報稅超簡單!4步驟輕鬆搞定 一圖看節稅秘訣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