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 減產拚行銷 枇杷園開放採果
臺中新社區盛產枇杷,但去年暖冬氣候影響減產4成,爲推廣枇杷,新社區農會與農民合作,開放枇杷園讓民衆體驗採果。(李京升攝)
臺中市枇杷栽種面積居全臺之冠,並以新社區414餘公頃面積最廣,但去年開花期受暖冬影響,今年產量減少4成,價格漲幅2至3成。爲行銷推廣在地枇杷,新社區農會9日起與契作農民合作,首度開放枇杷園提供遊客採果,同時研發各式枇杷風味餐,讓民衆更認識枇杷。
據市府農業局統計,臺中市枇杷種植面積約619公頃、年產量近5000公噸,佔全臺約7成;其中,新社區有414公頃、年產量約3000多公噸。
新社區農會、區公所今年2月接連有枇杷農陳情,指枇杷遭遇異常氣候出現災情,新社區農會總幹事羅文正說,去年11月正值枇杷開花期,但各地溫度偏高、遇上暖冬,枇杷開花卻太乾燥不結果,導致整體產量下滑4成。
新社區農會果樹第18班果農詹福山表示,他的果園約1.5分地,60多棵枇杷樹往年可收成1000臺斤,今年只剩600臺斤,至少損失6萬多元毛利,今年災情堪稱歷年最慘重。
羅文正提到,今年枇杷產量少,價格較往年上漲約2至3成,新社山區頭櫃、二櫃海拔約800至1000公尺,因日夜溫差大,枇杷質品質佳,目前產地價每臺斤約3、400元;同樣位在新社,但海拔較低地區生產的枇杷,每臺斤150至200元。
詹福山、羅文正說,枇杷表皮柔軟、肉質嬌貴,不論採收或裝箱都需手輕防指痕,纔不會產生表皮黑痕,平時幾乎沒有果農願意開放採果,今年特別讓大家走進枇杷園,並推出套裝旅遊和枇杷風味餐,希望讓大衆更認識枇杷和體會農民們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