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集中焚燒金紙有汙染疑慮 議員建議設燒金紙專爐

中市推動紙錢集中焚燒,近10年集中焚燒超過3.6公噸,減少100公噸PM2.5排放量。圖/臺中市環保局提供

臺中推動金紙集中焚燒,目前統一運至烏日、后里2處焚化爐。議員今議會質詢指出,金紙含有金屬物質與硫化物、氮化物,與其他垃圾一起燃燒恐無法完全過濾有害物質,建議參考其他縣市,設置「金紙專爐」,還可以降低焚化爐負擔;環保局表示會研議。

臺中市政府2012年起推動「紙錢集中燒」,市民可以透過電話預約或是定點收運,包含500多家立案宮廟如大甲鎮瀾宮、臺中南天宮、清水紫雲巖等等,還有3000多處公寓大廈;環保局統計,近10年紙錢集中焚燒量超過3.6萬公噸,累計減少100公噸PM2.5排放量。

民進黨議員張家銨今質詢表示,目前臺中市將金紙與一般垃圾混入焚化爐焚燒,不過金紙本身含有金紙箔、染料、化學添加物等等,直接焚燒可能產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等;高雄、臺南通過設置金紙專用爐,每年可以過濾10公噸硫氧化物與1公噸氮氧化物。

張家銨指出,金紙與垃圾混合焚燒除了可能產生化學污染,也對臺中焚化垃圾量能造成負擔,尤其臺中不只焚燒本市金紙,還協助南投焚燒。此外,也應注意金紙是傳統信仰中用於敬神、表達心意的重要儀式,市府讓金紙跟垃圾一起燒掉,觀感不佳。

張家銨建議,臺中應該參考其他縣市做法,設置金紙專用爐,或者和其他專業單位合作。民進黨議員李天生也說,市府可以和各宮廟合作,補助經費提升各廟的防治污染設備,以後民衆燒紙錢拿到廟宇燒就可以,技術上並不困難,也能讓民衆更加尊敬市府。

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他縣市的金紙專用爐有專用過濾化學物質設備,不過一般的過濾效能沒有焚化爐高,臺中的焚化爐還有發電的功能;專用爐的確有可行性,市府持續根據南部的狀況評估,會再和中央共同研議,技術上能不能讓金紙專用爐提供發電功能。

臺中環保局長陳宏益今在議會表示,專用爐的確有可行性,會持續評估,看看能否加入發電功能。記者陳敬豐/攝影

臺中民進黨議員張家銨(右)、李天生(左)今在議會建議,參考他縣市設置金紙專用爐,以免燃燒金紙造成的化學物質污染,也可降低焚化爐的負擔。記者陳敬豐/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