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機械業關廠潮 破千勞工減班

臺中機械設備及零件製造業訂單持續減少,不少企業實施減班休息制度。圖爲臺中市長盧秀燕3日在工商協進會理監事聯席會議演講。(劉宗龍攝)

臺中機械設備及零件製造業訂單持續減少,不少企業實施減班休息制度,截至9月1日止,申請減班休息企業爲61家,影響1282名勞工,其中受美關稅衝擊直接減班休息企業49家、涉及1122人,短短半個月,成長家數超過4成。有機械業者透露,5家協力廠已關門,關稅衝擊已顯現。

臺中市勞工局指出,8月18日全市實施減班休息企業爲43家,影響969名勞工,其中因美關稅直接減班休息企業33家、涉及891人;截至9月1日止,減班休息企業增至61家,影響1282名勞工,其中因美關稅減班休息企業增至49家、涉及1122人。

勞工局說,主要受影響前3個行業依序爲機械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其他運輸工具及其零件製造業。值得注意的是,短短半個月,實施減班休息企業家數成長超過4成,美關稅衝擊已顯現,業者憂心後續衝擊力道加大。

臺中工具機放電加工大廠慶鴻機電透露,公司5家上游供應商本就有二代接班問題,在關稅衝擊下乾脆收掉,業務最近拜訪客戶時,竟回報說客戶已關門了,感覺比疫情期間還嚴重,令人憂心。

不具名工具機業者更以「慘」字形容說,原本傳統產業就不好經營,美關稅成爲壓垮企業的最後1根稻草,美對臺對等關稅似乎已定調,競爭力大受影響,憂心傳產逐漸走下坡甚至關門,有心經營者恐怕只能外移。

另家工具機噴漆業者表示,美國客戶棄單,成品機臺暫擱置在自己工廠,上游廠家只能積極尋求轉單,但不熟悉他國市場,談何容易?另有廠商說,雖然政府鼓勵業者要轉型升級,但現在連單都沒有,政府應該救急爲先,金融支持就是救急方案。

太平產業園區廠協會理事長郭璦玫認爲,景氣到年底都不會回升,大家應該更謹慎、嚴謹因應環境變動,目前仍依賴政府及相信政府,希望給予更多的優惠及支持,會跟政府站在一起共體時艱,攜手度過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