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好孕專車7月上路卻「看得到、吃不到」? 議員籲放寬標準
臺中市好孕專車預計今年7月上路,綠營議員今質疑,好孕專車被盧秀燕市長列爲三大福利新政之一,但今年7月前生產的孕婦竟然「看得到、吃不到」,政策銜接過程問題重重,要求市府重新檢討。記者餘採瀅/攝影
臺中市好孕專車預計今年7月上路,綠營議員今質疑,好孕專車被盧秀燕市長列爲三大福利新政之一,但今年7月前生產的孕婦竟然「看得到、吃不到」,政策銜接過程問題重重,桃園好孕專車政策可回溯已生產婦女,要求市府跟進,在政策上路前重新檢討。社會局長廖靜芝承諾會再研議。
社會局指出,臺中好孕專車編列7007.5萬元預算,透過臺中通App發放乘車金,對象除設籍臺中的本國孕婦,也包括配偶設籍臺中的非本國孕婦,今年7月上路後,孕婦自孕期起至預產期後6個月,可獲得30趟次,單趟最高補助200元,總金額6000元,預估1萬1200人受惠。
民進黨議員黃守達表示,根據臺中市孕婦乘車補助實施計劃,補助範圍包括產檢、產後回診及嬰兒預防保健醫療的交通,不只補助產檢,更補助到產後6個月。不過好孕專車7月上路,假設孕婦今年6月底生產,也有產後回診、嬰兒醫療預防的需求,爲什麼不能申請?市府未考慮到產後需求,不夠重視孕媽咪權益。
黃守達說,桃園市去年3月好孕專車上路,可回溯到當年元旦後已生產婦女請領補助,「桃園做得到,爲什麼臺中做不到?」臺中市已是六都最慢實施好孕專車,推動慢拍半,政策上路就應該一步到位,要求市府重新研議放寬標準。
民進黨議員謝家宜、張玉嬿說,產後6個月的產婦也有回診檢查需求,爲何不能使用好孕專車?市府不應以7月上路爲分水嶺一刀切,要求市府放寬條件。
社會局長廖靜芝表示,好孕專車設計概念就是讓懷孕的準媽咪可乘車安全,因此7月政策上路後的孕婦即可申請,7月前生產的產婦則無法申請補助,將會再研議是否放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