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海線託嬰資源告急 公託不足 逾3000幼童苦等

臺中市議員楊典忠強調,清水與沙鹿的託嬰中心在盧市長上任前就設立,7年執政下,不僅沒有新增資源,候補人數反而急速成長。(陳淑娥攝)

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但臺中卻有大批幼童苦等不到公託,多位民進黨議員16日在議會抨擊,市府對托育公共化的規畫與執行長期失衡,導致目前仍有3009名幼童候補,痛斥盧秀燕執政7年,公託數量在六都排名倒數第二。市長盧秀燕強調,市府全力推動公託布建,呼籲議員協助與當地居民溝通,消弭反對意見。

臺中市議會今進行第6次臨時會專案報告,議員林祈烽指出,臺中市現有公託收託人數僅1340人,不到新北市6187人的4分之1,即便明年達到盧市長規畫的60家公託,收託人數恐依舊有限,難以消化龐大的候補需求。審計報告顯示,去年底臺中仍有3009名幼童苦等公託。

臺中市議員林祈烽指出,即便明年達到盧市長規畫的60家公託,收託人數恐依舊有限,難以消化龐大的候補需求。(林祈烽提供)

楊典忠進一步補充,海線清水、梧棲、沙鹿三區的託嬰資源嚴重不足,梧棲雖有3處託嬰中心,可收託112位,但候補人數高達289位,等候人數是收託量的2.58倍,清水僅有2處託嬰中心,可收託40位,候補卻多達174人,等候人數是收託量的4.35倍。最嚴重的沙鹿,自2013年迄今僅有1處託嬰中心,可收託25位,卻有148位候補,等候人數更達5.92倍,讓家長求助無門。

臺中市議員王立任表示,若觀察新生兒數,市區平均約7000人,海線約3500人,僅相差1倍,卻要承受6倍資源差距。(王立任提供)

楊典忠強調,清水與沙鹿的託嬰中心在盧市長上任前就設立,7年執政下,不僅沒有新增資源,候補人數反而急速成長,清水候補人數4倍增、沙鹿更是5倍增,成爲盧市長執政下的「另類政績」。

臺中市議員陳雅惠表示,目前東南區公託僅4處、可收託84人,市府應加速補足縮短差距。(陳淑娥攝)

陳雅惠表示,全市雖有46處公託與逾1萬7000人量能,但目前東南區公託僅4處、可收託84人,準公共託嬰中心9家、可收託379人,居家托育人員可收託740人,合計僅1203人;家外送託率高達40%,收託量能僅70%,遠低於西屯、南屯、中西區水準,市府應加速補足縮短差距。

王立任表示,若觀察新生兒數,市區平均約7000人,海線約3500人,僅相差1倍,卻要承受6倍資源差距。以平均收託人數來看,市區每間公共化托育中心僅需分攤300位新生兒需求,再加上私託與保母補足,托育名額相對充裕;但海線每間托育中心卻要承擔960位新生兒需求,家長要排到名額幾乎是天方夜譚,形成不公平待遇。

盧秀燕表示,部分地區推動新設公託時,會面臨少數地方居民反對,甚至在政府自有場地推動時,也可能遭遇阻礙。盧秀燕強調,市府會全力推動公託布建,呼籲議員發揮影響力,協助與當地居民溝通,消弭反對意見,才能嘉惠讓更多年輕家庭,市府與議會必須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決托育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