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國土計劃 挨轟未落實公民參與
臺中市議員吳佩芸(左二)13日偕同公民團體控訴,市府未按照《國土計劃法》及《區域計劃法》落實公民參與制度。(陳淑娥攝)
國土計劃法延後6年才上路,臺中公民團體及市議員吳佩芸13日揭露,市府未按照《國土計劃法》及《區域計劃法》落實公民參與措施,讓大批農地從「農1」畫爲「農2」,要求補聘民間代表。市府都發局指出,市府於2019年訂定「臺中市都市發展審議會議及會場管理要點」,居民及相關團體等均可入場表達意見。
吳佩芸昨偕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許心欣、中科污染搜查線秘書長徐宛鈴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臺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舉行記者會。吳佩芸表示,市府未依法在國土計劃審議會及區域計劃委員會落實公民參與措施,官網也查不到相關會議開會通知等資訊。
吳佩芸強調,國土計劃法延後6年才上路,期間區域計劃如何「被局部變更」很重要,需嚴格把關,但公民團體、NGO都是看到會議紀錄才得知有開會,痛斥「臺中市都市發展審議會議及會場管理要點」所說的「落實公民參與」是玩假的,要求區域計劃委員會及國土計劃審議會落實公民參與機制。
中科污染搜查線秘書長徐宛鈴指出,臺中非都市土地近16.8萬公頃,佔全市75.85%面積,牽扯巨大利益,國土計劃審議委員會去年竟不讓公民參與監督,高達6400公頃農地從「農1」畫爲「農2」,變成容許使用廢棄物清除處理設施、營建剩餘土石方處理設施、殯葬設施等,加速大面積農地流失。
監督施政聯盟執行長暨爭好氣聯盟發起人許心欣則表示,去年與今年區域計劃委員會委員名單,除「機關代表」外,僅有「專家委員」,完全沒有「民間團體代表」。環境權保障基金會臺中辦公室主任鍾瀚樞呼籲,市府應比照內政部提供線上報名機制,公開區域計劃委員會及國土計劃審議會議完整資訊。
吳佩芸也在議會質詢都發局長李正偉,何時開放公民團體線上報名系統、依法補聘民間代表及熱心區域發展的公益人士?李正偉表示,會進一步參考區域計劃及國土計劃組織章程是否有相關規定再議。
都發局說明,市府於2019年訂定「臺中市都市發展審議會議及會場管理要點」,申請發言或旁聽居民、居民代表及相關團體等,均可進入會場或旁聽區及登記發言,提供民衆廣泛參與會議或表達意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