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國際會展中心挺過丹娜絲考驗 屋頂承受1600噸雨水
經歷丹娜絲颱風「極限壓力測試」後,立委楊瓊瓔10日親赴現場開箱。(馮惠宜攝)
臺中最新地標「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經歷丹娜絲颱風「極限壓力測試」後,立委楊瓊瓔10日親赴現場開箱,臺中市建設局表示,颱風過境後屋頂一度涌入高達1600噸雨水,只有少數雨水回收管線需優化,楊瓊瓔也形容場館外觀宏偉、系統先進,「這不只是會展中心,是中部迎向國際的重要門戶!」
臺中國際會展中心佔地9.8公頃,樓地板面積達13萬平方公尺,具1600個攤位與5000個會議席次,建築導入綠建築與自然採光理念,總投資額上看4.5億元,整體工程已完工,並於7月8日完成19項建築與機電系統點交,正式邁入裝修與營運準備階段,預計11月下旬試營運,12月28日首展開幕。
經歷丹娜絲颱風「極限壓力測試」後,立委楊瓊瓔10日親赴現場開箱。(馮惠宜攝)
經歷丹娜絲颱風「極限壓力測試」後,立委楊瓊瓔10日親赴現場開箱。(馮惠宜攝)
楊瓊瓔10日到臺中國際會展中心瞭解場館點交狀況,臺中市經發局長張峰源、建設局長陳大田、都發局長李正偉,以及營運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貿協)秘書長王熙蒙皆到場說明。
特別的是楊瓊瓔此行剛好選在臺風過境後,建設局指出,颱風期間屋頂曾涌入1600噸雨水,幸運的是,場館順利完成雨水回收與排放系統的優化,展現韌性設計成果,並預定7月15日前完成地下室與展會棟內部改善工程。
而貿協透露,目前已派駐保全、維運等團隊進場熟悉環境,並將自7月中旬起展開全面裝修,由專業展館團隊強化照明、視聽、商業空間等設施,爭取11月21日取得使用執照。
「開箱的是會展中心,打開的是臺中產業升級的機會!」楊瓊瓔強調,場館未來將吸引國內外企業來臺參展,帶動周邊商圈、住宿、交通發展,是機械業與會展產業共榮的起點。
經發局指出,目前已接獲2026年共41場展覽申請,另有20場企業活動預登記,場館設計亦比照國際規格,會議空間能因應30至3000人規模需求,甚至可容納1萬人大型活動,並設有700桌宴會空間,未來還將進駐商店與餐飲區,打造多功能會展新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