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改善24處路口反害事故數暴增 議員怒批 交通局迴應了

臺中市西屯區臺灣大道、東大路口經交通工程改善後,市議員陳俞融質疑事故率不減反增。(圖/陳俞融提供)

爲保障行人安全,臺中市近年來積極改善各重要路口相關交通工程,但市議員陳俞融表示,市府2022年到2023年間共改善55處易肇事路口,其中有24處經改善設施後,交通事故發生件數不減反增,且增加幅度高達63%,她質疑市府在相關工程評估時有不足處,要求檢討改善。

市府交通局指出,交通部去年盤點臺中市63處易肇事路口,市府去年底完成設施改善,改善的部分都是經過肇事類型及碰撞構圖分析,並邀集專家學者、相關單位組成改善小組討論後,分別從工程、教育及執法三方面改善。

陳俞融表示,市府2022年到2023年間針對全市55處易肇事路口改善相關交通工程設施,但其中43%地點經改善後事故發生件數反倒增加,其中24處的事故發生件數原爲239件、改善後增加至390件,其中又以西屯區臺灣大道、東大路口最誇張,原本事故發生件數爲22件、改善後暴增至43件,增加幅度達95%。

不只車輛肇事增加,陳俞融說,在改善的55處路口中,有6處行人事故也在改善後增加,她舉文心路、興安路口爲例,該處行人事故從改善前的3件增加至5件,透過數據可發現,部分路口交通工程改善後不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還造成更大交通安全風險,根本是「越改月不安全」,要求重新啓動專案體檢,重新評估交通工程適切性並提出改善時程。

交通局表示,交通局針對改善完工的路口調閱相關肇事紀錄,發現改善後的路口事故率平均下降約8成,以南區復興路一段、樹義路口爲例,經施作庇護島及行人早開時相、放大行人燈等工程,事故率下降8成,北區五權路與育才北路口事故率也下降86%,未來將分析肇事原因、民衆用路習慣及道路環境等因素持續改善並調整交通管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