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電玩機臺簡體字充斥 中央修法、市府要管了
臺中市簡體字電子機臺氾濫。(陳俞融提供)
臺中市多位議員指出,市面上電玩機臺文字普遍使用簡體字,要求應納入管理規範。(陳俞融提供)
臺中市共有172家合法登記的電子遊戲場業者,多位市議員17日指出,市面上電玩機臺文字普遍使用簡體字,要求應納入管理規範。經發局長張峰源迴應,經濟部已公告修正《電子遊戲機及電子遊戲場管理辦法》,市府會同步修正。
陳俞融提到,全市共有172家合法登記的電子遊戲場業者,都是親子休閒的主要場所,但合法場域內的遊戲機檯,從操作介面到遊戲內容,卻大量充斥非臺灣慣用的簡體字與大陸網路用語,恐對青少年世代的文化認同與文字使用習慣造成潛移默化負面影響,「文字是文化的核心,市府不能坐視不管」。
陳俞融指出,根據經發局稽查紀錄,2022年共稽查430家次,僅開罰8件違規;2023年稽查410家次,開罰3件,2024年稽查385家次,開罰3件。細看違規態樣,全部是「未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未辦理營業面積變更」、「陳列未經評鑑之機臺」或「未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等行政或安全疏失,稽查人員對於簡體字內容視而不見。
陳俞融提到,經濟部昨公告修正《電子遊戲機及電子遊戲場管理辦法》,要求電子遊戲機全面使用「正體中文」,以及增加智慧財產權切結書制度,以強化業者自律,市府不可再慢半拍。
議員陳雅惠批評,市府任由簡體字出現在合法遊戲機檯,嚴重損及公部門形象與文化自信。議員謝家宜表示,市府應儘快跟上中央腳步。議員陳淑華則要求市府應有效管理,不要傻乎乎用了一堆假臺製的大陸產品。
張峰源迴應,經濟部公告修正《電子遊戲機及電子遊戲場管理辦法》,市府會同步修正,後續有法規依據可以裁罰,會依法執行,另《商品標示法》有規範,所有商品必須用正體中文標示,會引用此條法律精神,把電子遊戲機視爲商品概念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