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大里掩埋場剩餘容量挨批「一變再變」 環保局解釋了

臺中市民進黨團總召王立任9月中旬率黨團成員現勘大里垃圾掩埋場。圖/王立任提供

臺中文山焚化爐焚燒量能不足,大量垃圾暫時堆置在大里掩埋場,中市議會今專案報告,綠營議員砲轟市府估算剩餘容量一變再變, 去年7月容量已經「歸零」,專案報告卻稱可再放26.4萬噸,抨擊環保局長宛如「孫悟空72變」,不斷用話術掩蓋事實,欺騙市民。環保局解釋,計算的密度不同,因此算法不一樣,大里掩埋場並無滿載,將定期測量使用容積,並滾動檢討。

民進黨市議員王立任指出,根據環境部公開系統資料,大里掩埋場自去年7月起容量已經「歸零」,理論上不應再繼續堆置垃圾,但市府在不同時間給出的數據一變再變,去年迴應尚有9萬噸容量、今年9月現勘時縮減爲5.9萬噸,如今專案報告中聲稱仍可再放進26.4萬噸,數據竟瞬間暴增5倍,令人難以置信。

王立任強調,環保局長一再說謊,只是掩飾處理不力的事實,呼籲市府儘快去化大里掩埋場,不要再用話術欺騙市民。

民進黨市議員林德宇說,大里掩埋場已被堆置38萬噸垃圾,根據環保局最新報告資料還可以再放26萬噸垃圾,他痛批「這是盧市長在大里留下的爛攤毒瘤」。

民進黨市議員江肇國痛批,文山焚化爐歷經7年規畫,至今仍毫無進展,市府一再欺騙拖延,不僅讓垃圾山問題惡化,更形同行政失能,環保局嘴上說今年完成簽約,卻在明年預算書中未編列文山焚化爐相關經費,根本是「打假球」。

環保局指出,大里掩埋場並無滿載,截至今年7月底,已從大里掩埋場回運2.8萬餘噸垃圾至焚化廠處理。另文山焚化廠汰舊換新BOT案9月22日完成甄審作業,已遴選出最優申請人,未來將大幅提升掩埋場垃圾回運焚化速度。

環保局表示,文山焚化廠改BOT引入民間投資,不僅將焚化爐汰舊換新,更發展再生能源,完工後每日垃圾處理量將從600噸大幅提升至900噸,提高50%,且各項空氣污染物減量至少44%,再生能源發電效率更由15%提升至25%以上。

文山焚化廠採有償PPP模式興建,由機關支付廢棄物委託處理費,2026年委託處理費已編列於環保局明年預算書內,將可順利推動。

環保局強調,垃圾、巨大傢俱等廢棄物密度不均,難用統一密度計算,現場實際容量應以測量結果爲主,依照大里掩埋場設置當時可使用容積空間,推估尚有33萬立方公尺使用空間,如以密度每立方公尺0.8公噸概算,約可再容納26萬噸,環保局將定期測量使用容積,滾動檢討使用量,並提報環境部更新數據,以符合掩埋場的實際使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