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30年電梯大樓「該賣還是留」? 專家曝關鍵選擇要點

臺中的房價在過去幾年普遍上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名網友透露在臺中北區擁有一戶屋齡30年的電梯大樓,地段在學區,距離捷運步行只要10分鐘,社區管理也不差,卻因「再過20年就達50年屋齡」掀起賣或留的論戰。原PO家人擔心未來增值有限、增貸也難,想換到北屯、水湳新屋,原PO則認爲只要結構與環境穩定,「不至於有問題」。

貼文在Dcard上一出,立刻掀起兩派討論。主張「趁現在脫手」的人認爲,中古大樓供給多、30年已是增值極限,40~50年恐更難轉手;也有人點名「921前建物風險難評估」,維修成本隨着公共設施老化只會增加,直言如非自住剛需,「現在能賣就賣」,資金回收彈性更高。

另一派人則強調「好地段就留」,並分享自家作法,建議老屋長期出租以租養貸,或等待同區新屋拉昇單價再出場,認爲「地點對,百年屋照樣有人接」,關鍵在管理品質、屋況與總價帶,「低總價標的流動性仍在」。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分析,裝修成本近年大幅走揚,新成屋裝潢每坪約8~12萬元,中古屋因拉管線與整修可能到每坪12萬元。以30坪試算,新成屋單價100萬/坪、裝潢8萬/坪,總成本約3,240萬元;中古屋單價80萬/坪、裝潢12萬/坪,約2,760萬元。新屋勝在現代化設備與較低維修,中古屋則靠核心地段與實用坪效取勝,買方仍會精算CP值。

綜合網友與專家意見,「賣或留」回到三件事:一看地段與社區治理(含結構、管線與公共設施維護),二看現金流與持有成本(貸款利率、修繕與管理費),三看未來出口(屋齡進入40~50年時的買方輪廓與銀行成數)。地點真強、屋況能守、現金流OK,長抱出租未嘗不可,若擔心屋齡風險與增貸困難,趁行情仍穩轉換資產,也是不少人給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