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全面貫徹落實新修訂文物保護法,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3月21日,太原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太原市全面貫徹落實新修訂文物保護法相關情況。
新修訂文物保護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標誌着我國文物事業進入依法治理的新階段。本次文物法修訂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把經過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成果,上升爲法律制度的一次全面修訂。
發佈會上,太原市文物局四級調研員高建東圍繞深刻認識新修訂文物保護法重要意義、主要修訂內容以及太原市文物事業依法治理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他表示,在過去的幾年中,太原市在文物法治工作方面也做了有益探索,並取得顯著成效。太原市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將文物考古勘探費用列入政府財政預算,用於保障市新建項目土地的考古勘探工作,還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出臺博物館領域地方性法規《太原市博物館促進條例》和《太原市非國有和行業博物館市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走在了全國博物館地方性立法前列,並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建設熱情。太原市作爲山西省文物流通領域登記交易制度改革工作試點城市,積極探索文物流通領域登記交易制度,出臺《太原市文物流通領域登記交易制度試點實施辦法》,促進了太原文物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同時,太原市還出臺了全國第一個《太原市類博物館培育發展管理辦法》,65座類博物館集中涌現。截至目前,太原市各級各類博物館達106座,每5.1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擁有5座一級博物館,佔全省一級博物館一半之多。
下一步太原市將全面貫徹落實新修訂文物保護法,推進太原文物事業進入依法治理新階段。具體措施包括抓好普法宣傳學習、加快推動地方性法規制定、依法推進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等。太原市將持續圍繞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和文明守望工程,建立文物資源認定、社會力量參與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三個機制,創新性採用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持續圍繞打造博物館之城,全力推動晉陽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古建博物館建設,充分發揮太原市各級各類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持續圍繞發出太原、山西乃至中國聲音,發揮好黃河尋根問祖、石窟寺、萬里茶道國保單位“三個文化聯盟”組織作用,擴大晉陽、三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持續圍繞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建立完善歷史街區、傳統村落、工業遺產、文化生態協同保護機制,加大革命文物資源保護傳承力度,積極投身文旅體制改革,讓優質文物資源直達百姓家門口。
全國範圍內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數量衆多、類型多樣、分佈廣泛,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進一步明確了這類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措施。太原市文物局政策法規科副科長樑曉宇介紹,近年來,太原市持續加強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下一步,將按照省文物局、省財政廳關於利用政府一般債券全面加強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通知要求和時間節點,力爭10年內做到全市低級別不可移動文物應修盡修率達到100%,完好率達到100%。
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