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人 出伏要早睡 忌熬夜貪涼
8月19日出伏,三伏天結束。很多人以爲熬過伏天就萬事大吉,其實不然,此時如繼續熬夜、吹空調、喝冷飲,當心疾病找上門。8月19日,山醫大一院中醫科主任郭洪波提醒,出伏後的第一件事是養脾胃、排溼寒,早睡很重要。
在中醫看來,“出伏”是陰陽交替的重要關口,外界“暑熱未散,涼氣初生”,身體最容易“外熱內寒、陽虛受溼”。如果這時候還熬夜、吹空調、吃生冷,就是在耗傷最後一口陽氣。
“出伏後,早睡很重要,爭取22時前上牀,深度睡眠能固護陽氣、調暢氣血,是最好的‘補藥’。”郭洪波提醒,出伏後的第一件事是養脾胃、排溼寒。
由於三伏天人們不停地吹空調、喝冷飲,很多人的脾胃都被“溼寒”纏上,如舌頭髮胖有牙印、口黏、小肚子贅肉、便溏不爽、體沉乏力,所以此時要養脾胃。脾主運化,爲後天之本,脾一虛,全身五臟六腑都會跟着遭殃。郭洪波建議,可飲用出伏排溼茶,茯苓10克、白朮6克、薏米15克、陳皮3克、生薑2片,水開後小火煮20分鐘,日常當茶喝,連喝7天,可健脾化溼、溫中醒脾。
“從出伏到秋分,是保護肺的黃金28天。”郭洪波強調,伏裡養陽,出伏養肺。因爲“燥”是秋季主氣,最易傷肺。肺主一身之氣,外合皮毛,這時候不提前把肺氣養足,秋冬容易咳嗽氣喘,一感冒就易拖成老慢支。郭洪波建議,每天早上一杯潤肺湯,鴨梨一個切塊、羅漢果四分之一個、百合10克、銀耳(提前泡發)10克、枸杞幾粒,煮40分鐘,湯水當茶,銀耳、百合、梨子都吃掉,堅持一週,嗓子不幹、口不燥,睡覺也香。
郭洪波特別提醒,出伏後,三件事一定別做,即別貪涼吃冷飲,涼容易困脾胃,陽氣剛轉弱,脾胃一虛百病生;別吹空調風扇,涼從背入、寒從腿起,膝蓋疼、腰痛大多是從這時落下的;別熬夜傷肝血,肝主藏血,晚11時到凌晨3時,是肝膽排毒藏血時辰,熬久了、血虛、氣滯,人就變黃老幹瘦。(記者 劉濤)
來源:太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