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工藝詞庫網站上線 工藝師對年輕世代「講臺語嘛A通」

▲「臺語工藝詞庫」網站正式啓用。(圖/記者高堂堯攝,下同)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費時超過2年建構,正式推出「臺語工藝詞庫」網站上線,首波收錄多達1200組關鍵臺語工藝詞彙,涵蓋陶瓷、木藝、金工、竹藤、纖維、玻璃、漆藝、石藝、皮革、紙藝等11項工藝類別,並結合數位科技應用,希望串連語言與文化記憶,讓工藝知識與在地語言延續傳承下去。

工藝中心今日舉辦「臺語工藝詞庫宣傳啓用記者會」,該中心主任陳殿禮表示,許多工藝師們透過臺語傳授技藝,如臺語中許多工藝詞彙如「刀工」、「偷工」、「煞車」等,皆有專屬意涵與技術脈絡、蘊含智慧與情感;但因世代轉換,母語使用日漸式微,當年輕學生與工藝師訪談時,若聽不懂臺語或理解錯誤,就無法真正理解其創作理念、工藝技藝或感受工藝「頂真」精神的真諦,文化和知識的傳遞也難以延續。

工藝中心指出,爲保存珍貴的語言文化資產,積極推動「文化部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案」,並委由社團法人臺灣工藝聯盟總會執行建構「臺語工藝詞庫」網站,內容涵蓋工藝名稱、工具、材料、技法等專業語彙,未來可廣泛應用於教學、展覽、文獻與導覽,期望落實臺語在生活與專業領域的實用與傳承。

臺灣工藝聯盟創會總會長陳啓村指出,該團隊歷經2年時間走訪,邀請具臺語教學經驗的資深工藝家參與,並安排專人至工作室實地訪談、蒐集詞彙,再由臺語語文專業學者進行拼音標示與錄音,詞彙資料則包含文字、拼音、語音與示意圖,建構爲多感官整合的語言資料庫;現任總會長葉志誠則補充,團隊歷經多次專家會議審查、修訂,釐清詞義、發音差異與分類邏輯等工作至完成初版詞庫的建置,不僅保留逐漸消失的工藝知識語彙,更有助深化民衆對工藝文化的認知與提升創新思維。

工藝中心說明,爲呼應詞庫主題,目前同步推出主題展,包括《手路 ê 話》、《師傅 ê 喙口話》、《話來配對》三大展區和八位工藝家的作品,透過語言的角度切入,讓民衆走進工藝現場,感受臺灣工藝與在地語言交織而成的文化風貌;未來「臺語工藝詞庫」也將結合影音、AI、AR等數位科技,導入教學、導覽與展覽等系統,讓年輕世代在熟悉的軟體中應用學習,從語言中看見臺灣工藝的文化底蘊。

「臺語工藝詞庫」網址:https://kanggesu.ntcr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