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大嵙崁事件歷史記憶 桃園原民觀議課即時演出

桃園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公開觀議課,讓原民學生認識泰雅族大嵙崁事件歷史。記者曾增勳/攝影

「清朝治臺理蕃政策,1886至1892年爆發泰雅族大嵙崁事件」,桃園市府教育局今天辦理國中教育階段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公開觀議課,大溪國中校長林晏瑄表示,課程以「泰雅族大嵙崁事件課程地圖」爲核心,融入學科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殖民主義對泰雅族的影響,建立原住民族史觀。

市府教育局爲發展都會區學校原住民族教育課程,在大溪國中舉辦國中教育階段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公開觀議課,以「大嵙崁事件」爲歷史主軸,學生透過歷史、表演藝術等課程示範,深度融合泰雅族在地歷史文化與學科教育,讓學生了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市府教育局長劉仲成出席與師生互動。

泰雅族大嵙崁事件由來,發生在1886至1892年間,清朝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理蕃政策下,爆發與大嵙崁(現大漢溪)地區泰雅族人戰爭,之後日治期間理蕃政策,再度爆發鎮壓泰雅族大嵙崁戰役。

劉仲成表示,桃園市作爲原住民人口第2大縣市,積極推動「全民原教」,大溪國中做爲桃園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重點學校,長期致力原民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希望將原住民族文化紮根都會區校園,促進多元族羣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林晏瑄表示,這次觀議課以「泰雅族大嵙崁事件課程地圖」爲核心,課程設計不僅止於課堂講授,更強調實地考察與原住民耆老訪談,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文化的脈動,透過學生歌舞、戲劇等表演,生動呈現泰雅族捍衛家園的故事,讓學生化身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者。

桃園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公開觀議課,演出泰雅族大嵙崁事件,讓原民學生認識歷史。記者曾增勳/攝影

桃園都會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策略聯盟公開觀議課,讓原民學生認識泰雅族大嵙崁事件歷史。記者曾增勳/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