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新新光法說會/林維俊:銀行系統合併難度高恐遞延 兩年後綜效顯現

臺新新光金控於7月24日完成合並後,29日舉行合併後首次法人說明會。 臺新新光金控/提供

臺新新光金控(2887)於7月24日完成合並後,29日舉行合併後首次法人說明會,總經理林維俊表示,臺新新光金控總資產規模逾新臺幣8兆元,躋身爲臺灣第4大金控;對於合併計劃時程,由於臺新銀、新光銀雙方 IT 系統的複雜度超出預期,原訂明年6月22日合併日有可能往後延,現階段首要任務就是先把子公司完成合並、盤點據點完成整並,預計兩年後綜效纔會顯現。

臺新新光金控首場法說會由總經理林維俊、財務長賴昭吟、子公司臺新銀行總經理林淑真、新光銀行總經理李正國、臺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新光人壽發言人林宜靜、新光人壽投資長王世聰、新光人壽總精算師林漢維、臺新證券董事長郭嘉宏、以及元富證券董事長陳俊宏10人共同主持。

林維俊表示,今年上半年臺新金控稅後純益102億元,每股淨值爲12.81元,每股稅後純益0.71元,年化股東權益報酬率爲10.61%,整體營運持續穩健。在資本結構與授信資產品質方面,臺新金控、臺新銀行、臺新人壽及臺新證券資本適足率分別爲132.7%、14.6%、458%、237%。臺新銀行逾放比及覆蓋率分別爲0.14%及921.5%,授信資產品質維持良好。

臺新金控與新光金控7月24日正式合併爲臺新新光金控,外界關注子公司合併進度,林維俊指出,規劃在未來2年內陸續完成子公司合併,今年11月先完成較簡單的投信合併,明年1月1日完成壽險子公司合併,證券子公司則在明年4月6日完成合並,原本規劃明年6/22完成銀行子公司合併,但由於臺新銀、新光銀雙方 IT 系統的複雜度超出預期,原訂明年6月22日合併日有可能往後延,他強調,以不影響客戶權益爲第一優先,因此若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可能會有推遲。

而臺新金原有客戶700多萬,新光金800萬,合併歸戶後,客戶數超過1100萬;臺新新光金有200間銀行分行、50間以上證券據點、300間以上保險通訊處,預計在兩間銀行合併後市佔邁向前六大,臺新數位銀行 Richart有430萬個帳戶,排名第一,人壽子公司合併後新契約保費將排名前三大。

林維俊指出,現階段首要任務就是先把子公司完成合並、盤點據點完成整並,歡迎所有員工留下來打拚,合併初期預計不會很快看到綜效,因爲需先有前期投入,預計兩年後纔會顯現綜效。

在人壽子公司方面,林維俊說,新光人壽釋出責任準備金631億元,當中611億元放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而臺新人壽釋出52億元,其中26億元轉入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截至6月底,新光人壽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來到617億元,目前則超過700億元。

新光人壽發言人林宜靜表示,新光人壽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截至7月底爲330億元,較6月底回升,債券方面主要來自於臺幣計價ETF債券,股票方面有近百億的未實現利,亦有明顯回升。

壽險業 2026 年正式接軌 IFRS 17,未來公司須將 CSM 逐年攤銷爲獲利,林維俊指出,新光人壽CSM規模較大,累積金額將可超過1800億元,每年約以 7% 的比率釋放,未來成長幅度有機會年增20%;臺新人壽的CSM規模與釋放比率較低,每年約落在4%至5%。另外,臺新人壽資本適足率458%,新光人壽資本適足率205%,預計在2026年初接軌ICS新制後,其ICS比率將超過150%。

至於新壽對全年 CSM 的目標,新光人壽總精算師林漢維表示,截至第2季底,新壽 CSM 達到323億元,年成長110%,主要來源於保障型商品,佔比91%,全年預期可以順利完成600 億以上的目標。

外界關注臺新銀行NIM(淨利差)展望,總經理林淑真表示,第2季有3個基本點(一個基本點等於0.01個百分點)的成長,成長動能下半年持續。估下半年聯準會應會在9月、12月各降息一碼,臺幣將維持不動。因此降息對外幣放款動能有利,也會改善外幣存款的成本,提高票券效應,全年NIM估成長6至8個基本點。

談及對等關稅的影響,林維俊分析,美國對等關稅,對臺灣特定產業影響很大,但對臺灣整體景氣的影響其實有限,因臺灣輸美76%是半導體、電子、伺服器等產品,目前不受關稅影響,且臺灣出口不只到美國,也出口到全世界,但對特定產業鋼鐵、金屬製品、運輸工具業來說影響較大。

林維俊說,對臺灣景氣看法「審慎樂觀」,主計總處現在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是可以到4.45%,如果下半年,還有普發現金的因素加進來,經濟成長率應還有再上修的空間。

針對外界關注的北士科T17、T18地上權開發案,林維俊表示,目前仍依既有方案與進度推進,近期因輝達(NVIDIA)表達有意在該地設立總部,並獲得臺北市政府的支持,且NVIDIA與市府均已提出各自的構想與方案,若未來能形成對三方皆有利的合作模式,公司將「樂觀其成,會盡量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