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新金董座吳東亮專訪/幫家族起死回生 對父親也有交代
臺新金控(2887)與新光金控(2888)合併,爲國內首宗金控合意併購案,標誌着臺灣金融業整並與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耗費20年,才終於讓兩家金控邁向新的下一步,臺新金董事長吳東亮昨(7)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感性地表示,「能夠幫家族起死回生,哪一天我看到我老爸也能對他有所交代了」。
吳東亮口中的父親,就是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早年是商界知名人士,經營領域遍及紡織、合纖、瓦斯、百貨食品、建設、保全及電腦、保險各方面。吳火獅育有四子,吳東亮排行第三。
談到合併這一路上的總總,吳東亮有感而發的說,「(推動合併案)是用了我的事業、我的生命,因爲我很努力地在賣命,能夠幫助家族起死回生,這很值得,哪一天我看到我老爸也能對他有所交代了。」
吳東亮一直以來就對父親有很深的感情,「父親對小孩子不是很兇的那種,教的不是正規的學校教育,也不是喜歡長篇大論的人,那是一種身教,直接做給你看。」
父親的教育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從父親身上學到一生當中最受用的,就是「做事情要認真」、「維持現狀即是落伍、研究發展纔會成功」、「要對人家好」,這幾個做人做事的道理。
他也透露,「當初會開銀行也是我父親的意思」,在早年臺灣企業界是靠美援的時代,很辛苦的,所以臺灣的企業界每天都想做銀行,這也是爲什麼政府一開放,那一輩的老闆們都說要加入,「我父親也叫我要做銀行,這是我父親給我的一個機會。」
在成長的路上,吳火獅一直給吳東亮很多的「機會」,即使吳東亮當時的本業是新纖,但是在外的兼任經歷卻相當豐富,像是他曾任第一銀行、臺北企銀董事,華南銀行監察人、新光人壽、新光產險常務董事,以及華僑信託常務董事等,可以說是在金融業經歷相當豐富,也因此當他要籌備銀行時,有了這些經驗,就不會怕也比較有信心,吳東亮說,「這些經驗就是我老爸幫我籌備的,當然我也很聽話,老爸叫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在當時的14家新銀行裡面,只剩下六家,其中臺新就存活的不錯,後來還變成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