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作物科學代表 市定古蹟磯永吉小屋落成100週年
市定古蹟臺大磯永吉小屋存有當年研究設備,建物盼於今年展開修繕。記者許維寧/攝影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學系與磯永吉學會今於臺大農場舉行「磯永吉小屋落成百年紀念活動」。磯永吉小屋興建於1925年,原爲臺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曾爲臺大前身臺北帝國大學與臺大早期農業研究重要基地。適逢小屋落成一百年,臺大副校長丁詩同表示,臺大大型建物修繕、文資保存都需要社會賢達一同幫忙,「修繕」就是對文物最好的承諾。
丁詩同指出,臺大總務處一年修繕經費約一億元,但臺大約有150棟樓,平均每一棟僅能分到約100萬,因此許多大型修繕工程、文資保存都需要社會賢達一同幫助。舊文學院大樓校史館預計也要耗資3.5億修繕,校長陳文章已經找到經費,臺大相信,修繕就是對文物最好的承諾。
丁詩同也打趣表示,蓬萊米源自日本品種改良到臺灣落地,代表臺灣「接球接得非常好」,未來日本若因氣候變遷變熱也別忘記臺灣,「可以拿我們的品種回去種。」
臺大農藝系系主任黃文達則說,磯永吉小屋是臺灣作物科學史的代表,早年磯永吉推動在來稻和日本稻改良,開啓了蓬萊米的時代,本次也獲得臺大百大貢獻獎。
黃文達也說,磯永吉小屋將再執行修繕,工程款約3800萬,分別由文化部文資局、臺北市文化局、臺大以及農藝系等贊助執行,但還有一百多萬的缺口,要再感謝各界傾囊相助,希望兩年後,磯永吉小屋可有全新面貌。
日本臺灣交流協會代表片山和之則談到,至今臺灣啤酒、紹興酒等原料都還持續記載使用蓬萊米,臺大細心呵護歷史建物,可見臺日間的深厚情誼。
磯永吉小屋已於2009年正式由臺北市政府公告爲市定古蹟,臺大農藝學系教授蔡育彰與學生團隊策劃「磯永吉小屋展覽」也於今日登場,展覽涵蓋「小屋建築區與古典儀器」、「米故事」、「種子、組織培養與現代農業科技」、「磯永吉博士研究小間」等主題,呈現磯永吉小屋的學術與歷史價值。
磯永吉小屋興建於1925年,原爲臺大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曾爲臺大前身臺北帝國大學與臺大早期農業研究重要基地。記者許維寧/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