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戰略自主甜蜜期 恐只到8月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表示,目前是美中關係關鍵90天,在此期間,美中若在貿易、科技、貨幣等議題談出共識,臺灣的「戰略自主甜蜜期」在8月之後將逐漸消失。(藍孝威攝)
520後美中臺關係是否產生變化?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副研究員曾偉峰21日表示,目前是美中關係關鍵90天,一旦談出共識,8月之後,臺灣的戰略自主甜蜜期將逐漸消失,建議政府要儘早評估局勢發展,找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作爲;學者王信賢認爲,尚無法評價兩岸關係是否出現和緩,但大陸對賴清德總統的定性沒有改變。
政大國關中心昨舉行座談會,由於賴總統520演說罕見未提兩岸議題,曾偉峰認爲有3個轉向值得繼續觀察。首先是轉向低調。去年520賴從兩岸議題開場,再談臺灣民主化;今年從三峽車禍談到臺北電腦展,就是很明顯區別。而過去一年,賴在兩岸論述從兩國論、主權論到境外敵對勢力,大家認爲520可能會有新說法,結果沒有,似乎試圖用低調姿態去緩和兩岸關係。
其次轉向美國。和去年520演說相比,去年提了7次中國,完全沒講到美國,今年相反,講了7次美國,完全沒講到中國,「這是很明顯轉向,代表政府關注重點,從聚焦因應中國威脅,現在把重心放在搞好對美關係。」
第三是轉向合作。賴總統今年演說中談到朝野合作,在回答日媒提問時,提到在對等尊嚴下,可以跟中國交流合作等等,甚至前一天受訪提出「併購論」,這和過去以威脅安全爲基調,轉向非常明顯。
曾偉峰研判,賴總統的轉向是戰術性、不是戰略性的,因爲這3個轉向都沒有涉及原則和立場轉變,沒有把主權論跟兩國論做完整的改變,這代表臺灣在美中臺關係上其實有戰略自主的空間。
對於未來發展,他認爲主要決定因素還是美中關係發展,90天關稅暫緩期到8月12日,一旦美中在貿易、安全、甚至是貨幣等議題達成共識,此後臺灣的戰略自主甜蜜期會慢慢消失,面臨更多壓力。
至於大陸國臺辦迴應賴演說未再直呼「賴清德」,而以「臺灣地區領導人」稱之。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認爲,這隻能說中共上層尚未對賴談話定調,國臺辦先按照過去方式制式迴應,但大陸對賴總統的定性是不會改變。他強調,兩岸最大不確定因素是美國總統川普。
此外,有學者認爲賴演說未談兩岸是有外力介入,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昨說,「沒有這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