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事風險增! 專家籲日企「減少駐臺人員」

▲專家建議,駐點臺灣的日企應儘早研擬「駐在員數最少化」對策。(圖/記者蔡玟君攝)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臺海局勢升溫、中日關係日益緊張,日本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地緣政治風險。專家呼籲,進駐臺灣的日企應儘早研擬「駐在員數最少化」對策,確保員工安全並強化企業的危機應變能力。

日本外交安保專家和田大樹分析,儘管中國對臺灣動武的可能性短期內仍不高,但臺海風險已成現實威脅。尤其在2022年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引發中國大規模軍演後,全球對「臺灣有事」的關注快速升溫,安全專家甚至預估中國或於2027年前具備全面侵臺能力。

和田指出,雖然中國目前受到經濟與內政壓力牽制,但專制體制往往可能因內部不穩而對外強硬。再加上日本與美國同盟密切,若臺海爆發衝突,日本恐被迫配合美方軍事行動,勢必惡化與北京關係。

目前約有2萬名日本人居住在臺灣,不少日本企業深耕當地,與半導體、生技、製造業等關鍵產業緊密連結。一旦臺灣進入戰時狀態,恐導致物流中斷、生產線停擺,且中國報復性制裁措施可能進一步擾亂零組件進口與資金流動。

面對這些潛在風險,和田建議,企業應及早啓動駐在員減量機制,僅保留必要核心職務,其餘工作則可由遠距作業或當地聘僱人力補位,降低戰時撤離人員的複雜度與風險。

和田表示,事前準備也不可或缺,包括掌握防空避難設施位置、建立多層次通訊聯絡網,以及制定危機應變手冊等,皆爲確保人員平安與快速反應的關鍵。

他強調,「駐在員最少化」不只是爲撤離預做準備,更是提升企業韌性、維持營運穩定的戰略行動。同時,企業也應同步推動供應鏈多元化、規劃替代生產基地,降低對臺灣與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進一步強化整體抗風險能力。

和田指出,日本企業應將臺海風險視爲常態背景進行長期規劃,而非短期風暴來應對,「國際政治的風向變化難以預測,企業不能再抱持僥倖心態,現在正是重整體質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