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仰賴 LNG 自暴最大罩門 一旦遭封鎖11天即耗光庫存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分析師指出,臺灣若提高目前約佔10%的LNG進口比率,會有助於強化臺灣能源安全,並讓臺美能源關係更緊密。 美聯社

民進黨政府多年來推動非核家園下來,卻讓臺灣暴露自己最大「罩門」:臺灣已有近半電力依賴液化天然氣(LNG),一旦對岸藉封鎖來壓迫臺灣,LNG很快就會耗盡,全臺發電能力也會隨即陷入癱瘓。

核能發電在1980年代中期一度佔全臺電力供應52%,但在覈安疑慮和綠色執政之下,全臺核電機組陸續關閉,最後一座核電機組已於5月除役。

兩位美國參議員9月爲此提出法案,擬協助臺灣確保能穩定取得美國LNG供應,包括美方提供貨主保險,以便在臺灣受到威脅時仍能維持運輸。

這兩位參議員一位是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芮基茲(Pete Ricketts),另一位小組民主黨首席議員昆斯(Chris Coons)昨天共同提出,兩位參與的一次兵推發現,若遭封鎖,臺灣LNG庫存可能11天內耗盡。

芮基茲表示,他提出這項法案的一個用意,就是要讓大陸領導人想以軍事手段擊敗臺灣有所顧忌。他說:「我們每在對臺政策上增加一個新變數,他們的作戰規畫也得跟着調整。」

戰爭代價太大 另尋名義進行封鎖恐更有效

華府「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進行的一系列兵推結果顯示,臺灣短期內能抵抗中國大陸的封鎖並暫時維持供電,但若封鎖持續下去,最終仍須仰賴美方介入,纔可能恢復電力供應。

由於封鎖屬戰爭行爲,對岸可能會假「海上檢疫」的名義來實施干擾。

保衛民主基金會(FDD)資深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週二出席由芮基茲主持的聽證會表示,「這種脅迫行爲雖未達開戰門檻,卻足以讓臺灣屈服。」

據CSIS兵推結果,若發生封鎖,臺灣的LNG庫存撐不到兩週,煤炭供應也僅能維持約七天。

臺灣若遭封鎖 雖不致饑荒、但全球半導體業將受打擊

若實施輪流限電,能源庫存可能撐久一點,但將衝擊臺灣製造業,尤其是一旦停擺將影響全球的半導體業。

若全面封鎖,臺灣基本物資也會斷炊。CSIS推算,臺灣雖不至於陷入饑荒,但由於七成糧食仰賴進口,勉可撐上九個月,但漸漸只有基本糧食可吃。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分析師指出,臺灣若提高目前約佔10%的LNG進口比率,會有助於強化臺灣能源安全,並讓臺美能源關係更緊密,進而「降低中國大陸採取侵略行動的可能性」。

臺灣中油今年已簽署意向書,計劃採購數百萬噸阿拉斯加LNG,並可能投資當地的管線和液化設施,未來可望直接出口天然氣。